苏州保险网>>人才动态>>新闻
人员供需严重失衡 保险人才争夺战悄然打响
2005-6-2 11:11:47     来源:   编辑:rhx  点击:

   在4月23日举行的中国保险发展论坛2005国际学术年会上,“保险人才争夺战”成为与会者热门话题,引起多方关注。保监会主席助理周延礼说,当前,保险业人才总量不足,供需只有1:4的水平,人才流动也不太规范。这表明人才问题已成为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人才争夺白热化 

  得人才者得天下。这被称作为保险行业的一条黄金法则。近年来,中国保险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市场蛋糕越做越大,加速了各家保险公司的扩张和产品创新,随之而来的是对保险人才旺盛的需求。而这当然是引发人才战的主要原因。 

  人才哪里来?除了面向高校、社会的招聘,在奇缺的高级管理人才的获得上,不少保险公司都无奈地采取了“挖人”和“诱人跳槽”之策。于是乎,在多方力量的作用下,频繁的招聘、跳槽、挖人便成了一段时间来保险业界的独特“景观”。但久战人疲,有保险公司最近连连呼吁:应早早规范“挖人”的规则。 

  引发人才争战的另一个因素,无疑是外资的入场。保监会去年共批准筹建了18家外资保险公司,预料今年新进入的公司数只多不少。外资进入,需要有人脉资源和熟悉本土环境的人才。以每家公司需要20名中等管理人才算,18家就要360人,这还不算具体业务人员。由此可见,中外资保险公司交锋的第一个回合就是人才争夺战。其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自然就是以高薪吸引同行业的优秀人才,直接从中资保险公司招兵买马。如此一来,本就不富余的中高级保险人才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一时间,你抢我挖,好不热乎。 

  挖角大战成了双刃剑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市场日益开放,市场主体不断增加,爆发招人+挖人之战,实属必然。人才大流动,表明原有格局的大变化和保险业的大发展,以及市场的活力,对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必会产生促进作用。不过,人才争战,尤其是不正当的“挖角”,也有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对流出人才的保险公司而言,必然影响原有经营业务的正常开展,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的流出,更会带来商业秘密的泄露、公司战略的曝光、新品开发的受挫、原有客户的流失,其代价当然是极其昂贵的。 

  对于挖进人才的公司,未必一定有利。挖来人才后,公司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着对新人整合的风险,何况“外来的和尚并不一定能念好经”,引进的人才弄不好常有失误。有关方面的调查显示,约40%的外来经理在新岗位的头18个月内常会工作不顺,遭到失败。还有消息说,国信人寿等几家筹建的保险公司,近来因总经理跳槽,影响了正常开业。 

  人才培养乃长久之计 

  有专家指出,“人手短缺”的问题并不是靠“挖角”就能解决的,归根结底还是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保险公司的人才战略,或者说保险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应放在育才方面,即依靠自身力量培养人才、使用人才、造就人才。从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角度而言,各保险公司也应当更看重育才,而不是“抢挖”人。 

  另外,现代人力资源原理和实践业已证明,员工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是边际生产力增长的支撑点,保险业要发展,各公司做好人力资源的储备和管理已刻不容缓。 

  首先,要有完善的激励机制。良好的经济激励机制和内部提升机制,既能够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又是留住人才的重要保证。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各个保险企业要着眼当前,致力长远,努力建立一个与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才培育体系,打造为企业员工提供系统的训练和持续学习的平台,培养造就一批善于学习、适应市场、勇于创新的保险人才,以提升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要善于发掘企业内部潜在的优秀人才。每个员工都可能是一个潜在的人才,只要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人才总会脱颖而出。一生二,二生三,如此陆续不断,逐步扩大积聚,保险公司乃至全行业的队伍整体素质定会得到全面提升,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也才能获得有效保证。 


相关链接
·国内保险公司大举延揽华尔街人才
·抄底揽才降成本备战来年抢先行 险企逆市大扩军
·保险公司人海招聘术揭秘
·综合经营深度推进 保险人才竞争格局生变
·金融保险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很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