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保险网>>人才动态>>新闻
3.6万保险代理人“大逃亡”
2005-9-29 7:23:00     来源:   编辑:szbx  点击:

    保险代理人是中国保险市场上异常活跃的一支大军,近日,中国保监会的一项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国保险代理人达到146万多人,比2004年末减少3.62万人。在国内保险业以每年30%的速度高速增长,而且保险主体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保险代理人规模缘何出现了“缩水”呢?文/表记者史丽萍

  保监会的一项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6月30日,全国保险代理人为146万多,其中,寿险1338144人,产险124894人。上半年,保险代理人实现保费收入1241.67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45.83%。

  代理人数量负增长趋势明显

  据了解,自2003年四季度以来,保险代理人队伍的扩张速度就明显放缓,保险代理人总数一直在140万的水平徘徊,至2005年初,营销队伍负增长趋势明显显现,2005年二季度比2004年末减少3.62万人。广东省的情况也不理想,据了解,自1996年~2003年末,广东省已有17万人次通过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但目前只有7万人在从业,脱落率为近60%。

  在朋友的介绍下,见到了眼下正在某保健品公司当营销员的丁小姐(化名)。丁小姐就是这3.6万人中的一员,半年前她还是某外资寿险公司中的一员,离开则是“看不到前景”。两年前,丁小姐偶然参加了某保险公司举办的“创业说明会”,便萌发了当保险代理人的念头。刚开始,由于众多朋友“捧场”,丁小姐的业绩还不错,但一年多后,她身边的熟人几乎做完了,每每向陌生人介绍保险而遭到白眼或拒绝,丁小姐的自信心就备受打击,最终因签不下新保单而离开了保险公司。

  而在上个世纪末进入保险行业的陈小姐告诉记者,当年和她一起进入保险公司的八个姐妹就只剩下她一个“坚守者”。“保险这一行业淘汰率非常高,找不到客户就意味着没有收入,很多人都是把亲朋好友做完后就不得不走人。”陈小姐认为自己之所以能留下来,主要是一开始便做陌生人的保单,“现在我已有上百个客户,并升到了主管,肯定不会轻易离开。”

  保险公司渐走出“人海战术”

  中山大学保险系主任申曙光分析,保险代理人规模呈现出“缩水”的迹象,和保险公司进行结构调整有一定关系。以前,保险公司单纯追求保费规模,在保险营销上实行的是“人海战术”的粗放式经营。因此,保险代理人规模在短期内迅速膨胀。现在,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开始向“规模与效益并重”转化。因此,开始对产量不高的保险代理人进行“清理”,同时,这类保险代理人也渐感“保险难做”,而被淘汰出局。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近几年来,保险主体迅速增加,许多优秀的保险代理人也由“外勤”转为“内勤”,甚至进入了保险公司的管理层。业内人士分析,代理人规模缩水和保险营销渠道增加也有关系,如近年来迅速发展的银行保险业务、保险中介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保险代理人进行了分流。

  保险营销行业吸引力有下降

  一方面是保险公司的主动“淘汰”,另一方面保险营销行业的吸引力也在下降成为不少保险公司老总们心中的隐痛。某外资保险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层对记者表示,保险行业整体存在“留人难”的问题。“现在保险代理人的外部环境并不理想,很多代理人的收入并不高”。有关资料显示,广州目前的代理人收入在2500元(含2500元)以下的占83.15%,仅有7.79%代理人的收入在2500~4000元,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也只有9.06%。

  一位寿险业资深人士透露,自保险业开征营业税以来,在收入相同的情况下,代理人所负担的总税负(包括营业税和附加税费),一直高于普通雇员的总税负。据报道,广东省目前有许多下岗职工,二次就业时选择保险营销行业的比例仍然很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部分保险代理人在扣除各项展业费用、各项税收后的收入水平过低,无法对下岗职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保监会建议取消佣金限制

  对于保险代理人大缩水的情况,中国保监会在《二○○五年二季度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中,建议取消对保险公司佣金比例及首期佣金最高支付标准的限制,加大对保险营销费用的投入,引导保险公司树立长期经营的意识,维护营销队伍的稳定。

  “保监会这一建议,无非是想引导保险公司加大营销投入,提高保险代理人的收入水平,但这并非唯一的办法。”某外资保险公司的负责人分析。他认为,有关部门应加强保险代理人的专业技术认证。现在保险代理人的准入“门槛”仍然较低,只要通过代理人资格考试就可以了,但在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并没有进一步的专业资格认证,使其在社会上也缺乏一定的认可度。 



相关链接
·保监会:保险业务员违规可罚3万
·多元渠道兴起 保险代理人大移民时代悄至
·代理人留存率仅为30% 20年投保难享终身服务
·2008年春季(4月)考试公告常见咨询问题
·08年春季报名考试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