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保险网>>人才动态>>新闻
保险业人才流动现象浅析
2006-8-22 8:35:45     来源:新浪   编辑:szbx  点击:

  保险业界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人才的频繁流动对于一个正在快速成长的行业来说,的确很正常。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团队,甚至一个部门从一家公司转移到另一家公司的情况却也时有发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按主被动双方的不同,这种 人才流动现象可称之为“集体挖角”或“集体跳槽”,笔者则将其统称为“一锅端”。 

  挖角方的动机是显而易见的。企业拥有人才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创造好的业绩,实现盈利的目标。如果按照常规途径引进人才的话,则需要经过一个熟悉、磨合、培育和出成果的过程或周期,这对一些急于开拓的企业来说,远水似乎救不了近火。而企业挖角的目标团队往往在原来的公司都有不俗的表现,这更促使他们采取某种特殊手段来解燃眉之急。不过,另一种不太典型的动机是,挖角的同时还可以破坏竞争对手的某个相应功能。 

  相比之下,跳槽方的动机颇为复杂。首先,高薪不能不说是一个直接的外因,这也是挖角方的主要手段之一。据笔者了解,在跳槽者原有薪酬的水平上作一般的提升是不足以诱惑对方的。换言之,“offer(出价)”一定会高出市场水平许多。而且,要吸引一个团队的话,还不能只给其中一个人以高薪承诺。不过,以外企为例,出再高的价格,比起雇用总部派来的外方人员,还是很“便宜”。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的职业化程度还不够高,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寻找工作机会往往看重“人脉”,而不是能力。当一个关键人物被挖过来后,一方面,以他(她)的能力,要在短时期内,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起彼此信任、配合默契的团队,难度很大;另一方面,主管被挖走后的原有团队,不能适应新主管的领导风格,特别是那些认为自己是原上司一手栽培的员工,也愿意投奔老上级。这就造成了上面提到的“蚕食”现象。当然,被挖角企业在人才管理上的缺陷或经营状况不佳等,则是促成人才外流的内因。 

  一般说来,“一锅端”属于非常规操作,挖角和跳槽双方基本上是在人才市场以外进行秘密交易,一旦成功,往往给被挖角方一个猝不及防。因此,笔者以为,这种做法实属行业人才市场的暗流,其结果弊多利少。 

  首先,被挖角一方最受伤害。严重的话,会使组织的一部分功能遭到重创甚至暂时瘫痪。不仅如此,还会在企业内部引起连锁负面反应。比如,动摇其他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和忠诚度。 

  其次,对挖角一方来说。看似得益了,但长远来讲,仍有隐患。非规范操作引进的人才,往往忠诚度较低。今天能被你用重金招募进来,明天却防不住别人也以同样的方法来挖走他们。更何况,由于非正常手段的运作,背离了人力资源管理最基本的公平原则,使公司原有的员工因为待遇上的不公,而认为他们没有被重视,逐渐失去对企业的归属感。 

  再次,对跳槽团队而言,尽管有较丰富的行业经验,但也可能带着与新公司文化格格不入的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向。由于转移过来的是一批人,他们嘴上往往会挂着“我们原来公司……”的口头禅,使得集体跳槽的人员与原有公司的人员很难融合沟通。因此,他们跳槽的风险系数一般要大于个人离职。笔者就曾看到过,一批人从一家公司加盟到一家新公司,不久又集体迁移到另一家公司的情况。更坏的结果是,如果新公司意识到引进是个错误时,随着关键人物的“失宠”和被调动,甚至被解雇,整个跳槽团队成员的职业发展也将失去了方向。 

  “一锅端”现象,对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恶性挖角的结果,会影响到人才市场主渠道作用的正常发挥,既扰乱人才的正常流动,造成人才价格的无序化,更不利于整个行业人才的培育。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尽量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为了长远的发展,保险企业应当注重自己培养人才,这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稳定性。为了防止人员的集体流失,企业可以对那些关键岗位的人员,比如掌握产品机密的总经算师、控制运营系统的IT经理以及怀揣客户资料的销售总监等等,通过合法的协议规定,承诺其在离职后的一段期间内不挖走原企业的人员等,以积极的措施应对人才的不正当竞争,保护自己的利益。另外,对有些重要职位,企业还要有适当的储备计划。 


相关链接
·国内保险公司大举延揽华尔街人才
·抄底揽才降成本备战来年抢先行 险企逆市大扩军
·保险公司人海招聘术揭秘
·综合经营深度推进 保险人才竞争格局生变
·金融保险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很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