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保险网>>新闻中心>>保险时讯>>新闻
遗产税一旦开征保险将成“避税港”?
2006-4-30 6:55:40     来源:华商报   编辑:szbx,rhx  点击:

近日有关专家披露了遗产税实施方案,拟将起征点定为80万元,并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这一主要旨在反腐的措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虽然具体征税措施尚无明文,但其所传达的信号不由得让“有产者”关心起合理避税的话题。

据说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出现过“零岁宝宝买房”的现象,事情的根源就是一些中高收入群体害怕将来遗产税开征,提前将房产划归孩子名下,以免孩子将来继承房屋要缴税。无独有偶,另外一项能合理避税的工具———保险也自然而然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保险收益不算遗产

虽然遗产税尚未开征,不过保险的避税功能早被有心机的保险公司当作了产品宣传的卖点。记者曾在一款分红型终身保险的宣传材料上看到,其产品特色中“避遗产税”就赫然在列,一些营销人员也会在展业中用遗产税的因素来劝导客户购买保险。据一位保险公司的领导介绍,保险收益免税确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投保人身故后,受益人所获得的身故保险金并不算作遗产,因此也不在遗产税的征收之列,科学地利用保险不光能避遗产税还能达到避收所得税的目的。

■有身故责任的险种都能避税

也正缘于此,有关人士预计,未来遗产税征收政策的出台,可能催生更多的大额保单。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有高收入者在有意识地用巨额资金购买以子女为保险受益人的投资型保险,这样身后就能为子女留下一大笔不用缴税的遗产。那么目前具有合理避税功能的保险有哪些呢?据了解,现在所有投资型的保险都具有这样的功能,更扩大些说,只要具有身故保险责任的险种包括意外险客观上都具有避税的色彩。比如各种长期寿险,在投保人身故后,受益人就会得到合同约定的身故保险金,如果它是分红型的,那么身故保险金连同红利就更能使留给下一代的财产保值增值。

■莫因避税走入投保误区

利用保险合理避税是宜早打算,不过被“避税”的卖点引导走入误区却不太妙。比方说,有些人看到一些保险表面的或预计的收益率比存款高,再加上这样那样的卖点,就糊里糊涂把钱从银行转移到保险公司,殊不知存在银行的钱可以随时提取(提前支取最多损失一些利息),钱进了保险公司就不能那么随意了。因为保险有许多限制,如果保险期限未满就退保,损失会相当大甚至连本都保不住。

再比如一位资深的保险营销讲师曾经讲过这么一件事,某些下岗职工居然将企业最后发的“买断工龄”的钱投保了某种投资型保险,却不知这个险种是只有死亡责任而没有生存返还责任,也就是说,只有去世了才能拿回这笔钱,根本不是那些下岗职工当初投保的初衷(他们当初朴素的想法只不过是指望它能比存在银行多得些“利息”,以维持日后生活)。这位人士还介绍说,这个险种本质上是适合高收入者为子女留财产的,而那些下岗职工连自己在世时的生活都成问题,又怎么可能顾及身后?

所以这反过来也给人提了个醒儿,如果业务员推介的某个险种宣称具有避税的特色,那你就要警惕了,这个险种不一定就是自己需要购买的!如果资金安排尚不明朗,不敢确定这笔钱是否可能急用,如果经济条件达不到一定层次,做不到源源不断的续缴保费,就千万不要上错船。避遗产税,还是等钱多得这辈子都花不完的时候再考虑吧!


相关链接
·叫卖保险称可避遗产税 专家提醒慎防走进误区
·中国经济论坛:开征遗产税能否缩小贫富差距?
·中华人民共和国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
·内地遗产税立法明年有望启动 起征点各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