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保险网>>新闻中心>>财政金融>>新闻
投资渠道放宽保险资金集体“空翻多”动力不足
2012-12-18 9:49:35     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辑:szbx  点击:

  从过去投资渠道单一到目前投资方式多元化的转变,令保险资金对股市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小。尤其是金融产品、另类投资的开闸与放宽,改变了保险机构过去一味被股市“牵着鼻子走”的命运。

  本报上周独家报道“风向标中国平安开始空翻多”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大机构打响“做多”第一枪的信号释放,由此引来诸多资金随其同行,市场热情开始被激发,大盘连续两日放量收阳。

  市场人士不由心生冀望,逾六万亿保险资金是否开始集体“空翻多”?然而,本报采访调查发现,在最近几个交易日内,虽有一些保险资金开始适量加仓,但诸如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等保险大佬们,却并无明显的跟进动作。

  种种迹象表明,市场期盼的保险资金集体“空翻多”概率变小,多重因素让保险机构一致加仓的动力开始趋弱。

  金融产品或分流权益占比

  从过去投资渠道单一到目前投资方式多元化的转变,令保险资金对股市的依赖程度变得有所减小。尤其是金融产品、另类投资的开闸与放宽,改变了保险机构过去一味被股市“牵着鼻子走”的命运。

  自被允许投资股市以来的这八九年时间里,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基本仅局限于股市、债市、协议存款这三大类。在如此单一的投资环境下,“牛市加仓、熊市减仓”便成了大部分保险资金的常规操作。

  由于保险机构本身拥有的“弹药”就具有足够威力,加上多押注银行股等大蓝筹,因此保险资金的“一出一进”往往具有“一呼天下应”的效果,能引发机构和散户跟风操作,形成一股市场合力,同时牵引大盘走向。

  然而,保险资金的投资环境已非同日而语。保险系列投资新政相继落地后,银行理财产品、信托投资计划等金融产品投资渠道的开闸,以及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的放宽,吸引了部分保险资金的注意力。

  有市场人士解读称,“这些新型投资渠道将可能分流掉未来保险资金一部分权益占比。”

  一位消息灵通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就在近日接受券商、基金等买方调研时,新华保险、中国太保这两家保险上市公司负责人就明确表态,称明年他们的权益占比不会比今年高多少。

  其中,新华保险高层透露,对稳定灵活、有风险隔离机制的信托产品兴趣甚高。目前,该公司已斥资数亿元开始了投资信托产品的尝试,收益率较为可观,在8%至11%左右。

  踏错节奏致不敢再犯错

  2011年以来,包括中国平安在内的多数主流保险机构,以加仓这一实际行动兑现了其彼时看多后市的乐观预判。

  殊不知,市场给予了沉痛的回应,多次踏错节奏致部分保险机构损失惨重。截至目前,几家主流保险机构仍有合计近百亿的股票投资浮亏包袱尚未卸下。

  盲目乐观的惨痛教训,令多数保险机构有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谨慎投资理念。“宁可踏空,也不犯错”的投资思路,目前存在于不少保险机构间。

  一家保险机构投资部人士直言,“虽然公司不少投资经理已经开始变得乐观,但公司管理层仍然维持谨慎态度,生怕再犯这两年盲目乐观的错误。”

  银行股明年还有15%空间

  银行股一向是大机构的标配,近年来尤其深受保险资金的青睐。虽然目前主流保险机构的权益仓位并不高,但其中部分险企对银行股的配置并不算低,未来增配空间或已不大。

  “公募基金目前在银行股上的仓位很低,有补仓空间。我们预计,银行股明年还会出现一波10%至15%的上涨行情。”一位保险投资经理对记者说。

  尽管对银行股总体偏乐观,但保险机构并没有忽视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是银行股明年业绩增速或有明显下滑。

  “从我们的了解来看,明年银行股业绩增速可能会从今年的15%放缓至8%左右,意味着分红空间会相应减小。”上述投资经理告诉记者,基于此,预计保险资金明年对银行股的实际加仓幅度不会太大,更多的可能是波段操作。

  诚然,虽然保险资金作为长线投资,“买入并持有”是其最主要的操作方式,但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进行波段操作仍会是保险机构一段时间内的不二之选。

  尽管集体“空翻多”动力趋弱,但并不代表保险资金完全会错过此波反弹行情。受访的多家主流保险机构投资经理预判,此波行情可延续至明年一季度,新型城镇化概念股值得挖掘和布局。


相关链接
·1.2万亿城轨诱惑 险资拟双食“铁公基”大餐
·股市实业两不误保险公司“抢地”忙
·陈文辉:资产管理与资金运用一定要服务保险主业
·新政复新规 险资投资获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