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保险网>>市民>>苏州社保>>社保动态>>新闻
江苏公共财政推动新型养老保险让农民受益更多
2010-12-28 8:53:02     来源:新华报业网   编辑:szbx  点击:

    洪泽县万集镇郭贝村69岁农民历学才今年最开心的事,就是每个月底到镇邮储营业所领取养老金。“月底准时到账,我和老伴每人60元,比儿子的赡养费来得还及时!”历学才说自己种了一辈子地,做梦也没想过有一天可以像城里人一样领养老金。

    让历学才按月领养老金梦想成真的,是政府动用公共财政推动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

    到今年11月底,江苏731.25万名60周岁以上农民,都可以像历学才一样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16~59周岁适龄农民的新农保参保率超过了98.8%,提前实现基础养老金发放率和参保率两个“全覆盖”,这在国内各省(市)中是第一家,比国家规定时间整整提前了10年。

    由于历史原因,江苏长期和全国一样,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明显,农村与城市存在着较大差别。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谈不上全省人民的小康。为缩小这种差距,省委省政府近年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加快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公共财政下乡,回报广大农民。

    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接补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新农合和农村低保制度……而强力推进新农保,就是我省诸多“民生反哺”重大惠农举措之一。

    与老农保全部由参保人自身缴费积累不同,新农保制度更加强调了公共财政的责任。无论是农民参保还是退休后领取养老金,公共财政都要予以补助。而一年完成10年的工程,意味着地方财政短期内支出更多。省委省政府明确:宁可少上项目、压缩其他开支,也要挤出钱来让农民参保。

    农村人口集中,地方财力相对薄弱的苏北压力最大。

    宿迁市有农村户籍人口340万。相关人士测算了一下,将所有农民纳入新农保,地方财政每年要多支出4.6亿元。面对巨大压力,宿迁市地方财政资金优先支持新农保,在苏北率先实现了应保尽保。

    一项新政策的推行,总会有人不理解。而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强制性不同,新农保实行自愿参保原则。如果农民不了解政策,加上传统的“养儿防老”、“土地养老”思维等,都会影响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在这方面,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身兼重任。在全面推行新农保前,各个涉农县、市都对乡镇、村组劳动保障协理员进行政策培训,让他们面对农民时能将政策讲明,把道理讲透,这样,发动农民参保就省力得多。

    新农保政策从经济和制度上突破了农村老人只能靠儿女养老的传统,但现行的保障水平还不足以让农民单纯依靠新农保实现养老无忧。特别是苏北地区,目前大都是按照省定的最低标准60元给老人发放月基础养老金。同时,新农保个人缴费标准只有每年100元―600元五档,即便每年按照最高档600元缴纳养老保险,缴满15年,按照现在的补贴标准和利率水平,年满60周岁后每月也只能领取130多元的养老金。这点钱显然不足以维持一个老人正常的生活消费。因此,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农村老人的养老格局还需要社会化养老和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相结合。

    农民进入社会化养老体系本身就是一大进步。随着新农保的深入推进和老龄社会的加速到来,各级政府的新农保财政支出将会逐步增加。我省已经明确,将根据国家政策以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苏南是国内率先探索新农保的地区,也在提高农民养老金待遇方面做出表率。太仓、张家港等地都以地方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了新农保待遇的调整机制,太仓还根据本地实际推出农保补充养老金办法,通过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的方式,将农民的退休金提高到了平均每月329元。去年刚推行新农保的南京,也在今年及时提高了退休农民养老金待遇,平均每月上涨22.5元。


相关链接
·国资划转社保基金时间表敲定 将分两步走
·险企频频落子健康养老产业 宽松政策下仍有拦路虎
·人社保:将试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或年内落地 
·商业养老保险如何破解“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