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晨报头版“到车站抢民工”的报道,引起众多省人大代表关注。昨天上午,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分组审议现场,不少代表提及晨报封面报道,围绕如何让更多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乐于留在南京工作,如何缓解一年甚于一年的“用工荒”,展开热议。
让社保尽可能覆盖全体农民工
昨天在审议现场,几位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针对农民工收入水平不高、工作流动性强等特点,要鼓励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要降低社会保险准入标准,尽可能覆盖全体农民工。
有代表建议,要将所有农民工纳入统一的工伤保险,“这方面可运用政府力量,强制所有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尤其保证采掘业、建筑业等风险行业的农民工尽快参保,另外,可以考虑允许灵活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单独参加工伤保险。”大家纷纷提及,要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在江苏已经开始施行的农民工大病医疗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这一点也需要政府力量配合,强制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医疗保险费用。”
让失业的农民工有归属
一位来自大型国企的代表曾和公司主管到一线招工,感触颇深,在他看来,“相比南京本地的小伙子,这些进城的农民工因为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关系资源,找份工作要多花数倍的努力,却比城里人更容易遭受失业的威胁。一旦失业,找到新工作的成本相对更高。”他建议,可考虑在政府财政支持下,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公益劳动组织,该组织主要从事清理环境卫生、维护交通秩序、建设和维护社会公共设施等公益服务,失去工作或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可以自愿申请到这里暂时工作,让他们多一份安全感。
还有不少代表提到应加快推进居住证制度,同时,城市各种面向市民的优惠政策措施,也应尽力惠及广大外来农民工。
把农民工纳入保障房计划
张鸿生等代表建议,因地制宜有计划地稳步推进农民工安居工程。在农民工集中的经济和生产区域规划建设农民工居住房或农民工宿舍,放宽农民工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
“可以借鉴南通等地的做法。”张鸿生等代表建议,把在城市连续工作生活10年以上的农民工,以及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优秀农民工等符合条件者,纳入保障性住房实施对象范围。也可把参保时间较长的农民工通过先期试点的方式享受保障性商品房,并适时推进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