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保险公司试图通过“见费出单”制度改变车险应收保费坏账时,车险消费者也同样面临着理赔款被拖延的尴尬,从而提出缩短理赔周期“见单出费”的要求。
据了解,保险公司为消费者办理车险理赔提供两个途径:委托维修企业代办或者被保险人自己上门办理;其对应的领取赔款的方式也有两种:银行卡转账和现金领取。然而,消费者实际理赔流程并不通畅。
为领赔款只好“等”
一项调查显示,70%的车险消费者都愿意委托汽车修理厂代办理赔,这种方式既能够免除与修理厂的现金支付,又能够节省往返保险公司的时间。但仅有5成的消费者能够如愿以偿,仍有半数消费者需要亲自到保险公司领钱———而且领钱的道路非常曲折。
杨先生是某外企项目经理,平日工作繁忙,周末也经常加班。出险后,他便委托汽修厂代办理赔手续。然而,没过多久杨先生从修理厂获悉:保险公司只是接收了全部理赔材料,拒绝向修理厂支付赔款;自己不但要垫付先前的维修费用,而且必须到保险公司领取赔款。
另一位林先生,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已经跑了好几次保险公司理赔部,热线电话也拨了不下十几次,可理赔就是迟迟没见踪影。林先生说:打电话去保险公司询问,电话小姐通常只告知是理赔材料不齐或者把电话转到其他部门,却没有告知缺少那些理赔材料。
在本刊和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保险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发现,保险公司除了以材料不齐为由拖延理赔之外,还会以案件事实或金额的真实性正在接收调查等理由,掩盖其理赔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问题。不少受访者表示,早知道投保的保险公司理赔要花那么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多花点钱选一家服务好的公司。
为保安全就要“慢”
业内知情人士也透露,车险理赔慢除了保险公司流程繁复外,长期亏损经营造成的现金流不畅也是重要因素。由于部分以车险业务为主的保险公司,备受应收保费和高手续费的困扰,造成公司现金流出现问题。消费者到这些保险公司领取赔款时,自然常常会被要求通过银行卡转账方式领取,很难及时领到现金赔款。
据悉,车险拖赔和惜赔,已被纳入保监会2008年监管重点。对于消费者提出的事实清楚、材料齐全的理赔申请,保险公司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赔款支付工作;若案件缺少理赔所需材料,保险公司有义务及时通知被保险人。
诚然,车险“理赔难、效率低”,责任不全在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为了规避赔付风险,不得不制定相关的理赔流程和赔款规定;一些被保险人不熟悉相关手续,并且经常忽视保险理赔的严谨性,也拖了快速理赔的后腿。
某保险公司理赔部负责人表示,曾经有一些小型汽修厂利用消费者遗留的保单、驾驶证复印件,通过伪造事故案件和维修发票,从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因此,保险公司对理赔单据的审核特别严格,委托理赔只适应推荐的汽车维修厂或VIP客户;其他情况的代办理赔,即便是直接亲属关系,保险公司也必须要求被保险人亲自办理。
见单出费有多“难”
近来,人保财险、太平洋产险、大众保险等公司都推出当场领取车险赔款的服务,初步实现了“见单出费”。其中,人保财险和大众保险对事实清楚、无涉及人伤、材料齐全的案件,只要金额5000元以下,消费者都能当场领到赔款。
与“见费出单”需要行业统一行动不同,理赔中“见单出费”主要是考验各保险公司的整体实力,包括风险管理、资金充足和系统衔接等。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只看到产品价格对前期销售的促进作用,而轻视后台服务的重要性,更没有意识到保险服务对前台销售的长期影响。
近日,有保险代理公司向保险公司提出定损权的要求,保险公司的市场话语权再次受到质疑。据介绍,代理公司也遭遇客户流失问题,于是希望通过掌握一部分理赔权利,从而达到吸引客户和维护忠诚度的目的。
专家认为,消费者产生并提出“见单出费”的要求,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且具有可操作性,表达了他们对优质保险服务的渴望。然而,就象人们常说的那样: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保险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决定了他们的许多需求要真正得到满足,恐怕仍需要经过相当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