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保险网>>汽车频道>>车险新闻>>新闻
为拉保费降低车险门槛 中小险企赔付压力增大
2008-10-23 8:51:12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szbx  点击:

  8月11日,沪上实行新版《车险自律公约》,手续费回归到“15%+4%”的统一起跑线。虽然中小产险公司失去通过高手续费获取车险业务的优势,但其业务并未明显下滑。知情人士透露,在平等手续费竞争的背景下,大产险公司有了挑选业务的余地,而中小产险公司为了业务量“被迫”接受那些风险较高的“低质”业务,积累的高风险将成为谋求效益的隐患。

  业务量不降反增

  之前,中小产险公司因品牌和网点不能与大公司竞争,只好在车险价格上做文章,通过向中介支付超额手续费以拉动车险业务规模,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价格竞争。如今,手续费被严格限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小产险公司将面临投保资源稀缺的窘境。

  但实际上,中小产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却并未出现下滑: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统计数据显示,9月,除了天平车险环比下降61%之外,天安、大众、永诚的车险业务均环比增长超过20%,大地、华泰的增长则达到50%。

  大地、天平、渤海等公司尚有专属电话车险这一途径,对于大多中小产险公司来说,在失去有效业务渠道的同时,仍能实现8、9两月的业务增量,颇令人思量。

  风险业务流入中小公司

  国寿财险上海分公司有关人士表示,每年没有出险理赔的客户其实是车险业务的利润点,公司都会提供如代为审车、车辆保养等附加服务以促使其续保。另一方面,对于出险赔付较高的客户,会对车对人进行分析,具体到车辆用途、车型、相应零配件价格等,而出于盈利考虑,对于赔付率超过100%的车辆,一般其下年保费将不放折扣,或者要求续保时搭配附加险。

  在车险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不放折扣或者强搭附加险其实是变相提高承保门槛。记者从人保、太保等公司了解到,每年因赔付超标、业务质量不佳而“变相”不予续保的车辆约占15%。太平洋产险上海分公司客服部经理徐峰表示,目前普通私用桑车的赔付率已经达到95%,而诸如“福特”等配工配件超过常规比例的车型也是公司在承保时多加关注的,因为一旦出险,此类车的单笔赔付必然高于同类事故的其他车型。

  相对而言,大型产险公司业务来源广,追求利润对业务严加审核,尤其在手续费统一后,身后中小公司超额手续费竞争的压力荡然无存,更能静心控制赔付率,谋求车险盈利。反观中小公司,迫于业绩压力却没有这样的底气,尤其在丧失手续费竞争手段后,又迫于车险规模的压力,只能将大公司“挑剩下”的风险业务揽入自家。据悉,某小型产险公司为了完成业务指标,甚至把一些工地运输车也按普通私家车的费率进行承保。数字增长的光鲜,其实蕴藏着较大的赔付风险。

  赔付压力或成恶性循环

  事实上,车险条款在设定上就已对不同车型和用途进行了细分,并且针对不同的风险程度在保费和免赔额上做了区分。如2007年施行的新版商业机动车保险B款,列出了百余款私家车,风险系数从0.8到1.3不等;A、C两款也分别将6座以下的客车划定了15种和20种车型,不同种有不同的风险系数。如捷达车,汽车保有量高,零配件很便宜,车子本身性能也很安全稳定,它的风险系数为0.85。而一些进口车型,虽然车子性能很好,但零配件很贵,维修成本很高,这种车型的风险系数相对要高。而中小公司为了揽入这类业务,往往有折扣等优惠,难以严格按照条款定价,使得实收很难与风险匹配。

  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钟明表示,如同银保领域的经营策略一样,车险同样是先“铺摊”再“赚钱”的经营思路,在这种策略之下,中小产险公司会不惜代价地扩大业务规模,达到所谓的“现金流承保”,而有了足够的现金流,可以通过投资赚钱,用投资利润填补承保亏损。

  可是这样的竞争手段必须要有两个前提:具有充足的偿付能力和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但目前的现状是,一些中小产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应付日常业务的运转已捉襟见肘。而资本市场去年狂热了一阵后如今也尽显颓势,指望较高投资收益尤如水中捞月。

  由此可见,手续费调整后,中小产险公司的这份车险增量单,不足喜,却需忧。


相关链接
·保费统计生变 三巨头打响市场份额保卫战
·车险十大不赔莫忽略
·2009年中国保险行业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
·灰色地带几已形成产业链 车险诈骗六手法遭曝光
·保险2009保费首破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