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商品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其实,保险的思想在古今中外早已有之。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虽然早就有了“积谷防饥”的保险观念,但真正意义的保险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而舶来的。现代保险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经历了几次的大起大落,但直到现在,保险在我国的发展还很落后.保险,对多数中国人来说,依然是个新鲜的话题。
世界 保险 业的发展概况 现代保险业于18世纪开始成长。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新的危险不断产生,加速了现代保险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新保险业务不断出现
进入19世纪后半期,各种新兴保险业务陆续出现。如在 海上保险 方面,首先出现的是江河、港湾的运输保险,其后是与铁路、公路有关的陆上运输保险也得到了发展.仓库、码头、船坞、停车场等的 风险 ,货物在加工、制造中的风险,也先后被海上 保险公司 所承保。这种由海上保险扩充至各种内陆运输保险,为保险业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在火灾保险方面,承保的范围也扩大到了爆炸、雷击、消防及倒塌时间接引起的财物损毁、房屋租借双方当事人因火灾所致的各种损失以及防止损失费用的负担等。此外,还发展了特约承保的各种新业务,如地震保险、风暴保险、利益保险以及出外风险的承保等。
人寿保险方面的发展情况则较为复杂,形态也各有特色,主要的发展方面有:(1)保险条款呈逐渐有利于被 保险人 的趋势。如不可抗辩条款、自杀条款、残疾条款、保费自动垫缴条款等,均有利于 被保险人 ;(2)混合保险的出现。生死合险等混合险不断出现,人寿保险还有一个不断将保险的原有职能与储蓄职能相结合的发展趋势;(3)人寿保险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例如,简易人身保险的推行,使人寿保险普及于大众; 团体保险 的举办,更使保险的功能在社会效益方面显示其重要性。
由于新风险的不断增加,新的保险险种也不断地出现了,如汽车保险、航空保险、机械保险、人造卫星保险、海上钻井平台保险、核电站保险、计算机保险、伤害保险、责任保险等。另一方面,由于保险技术的进步,原先不能承保的风险也变成可保了,这也大大地促进了新险种不断创立,如 保证保险 、 信用保险 等.
2. 再保险 产生及扩张
19世纪中叶以后,保险业所承担的风险日趋巨大,为使风险得到分散,保持保险经营的稳定性,于是就产生了再保险业务。由于再保险使得保险人之间可以相互转移风险,在保险稳定经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再保险一产生便迅速扩张,成为保险业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在 财产保险 方面越来越显得重要。另外,再保险业务的发展,使其业务范围迅速由国内扩展至国外,并使整个保险业务日趋国际化。
3.社会保险的兴起
19世纪晚期,社会保险和公营保险也逐渐兴起。这是现代保险发展的一个新方面。
19世纪80年代,德国在劳动保险的形式下,政府直接参与保险的组织与经营。1883年,德国创办疾病保险,于1884年增设伤害保险,1889年又举办老年及残废保险,并由国家财政拨给补贴,强制劳动者加入。后来,又不断扩大参加者的范围及承保事故的种类。这种强制保险制度纷纷被其它国家所仿效。英国于1911年制定国民保险法强制实施工业劳动者的 健康保险 ;此后,又实施失业保险,为社会保险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纪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意大利、日本、丹麦、比利时、奥地利等国先后实施社会保险。30年代初期的经济大萧条之后,美国也于1935年建立社会安全制度,实施失业保险。
4.保险组合组织的兴起
进入20世纪以来,保险业的一个显著发展,就是各种组织组织的兴起。随着保险公司的不断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本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谋求占领市场,以扩大经营规模,谋取最大利益,于是就纷纷组成了保险托拉斯,形成保险业的集中独占化。另一方面,一些保险企业为避免同业间的竞争,也相互结合组成“保险业同盟”,即保险卡特尔,即相同性质的保险企业为了避免竞争,提高利润,基于平等互惠的精神联合起来,在一定范围内采取一致的行动。但由于垄断经营或保险企业的独占集中经营都不利于被保险人,因此,不保障被保险人的权益,并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很多国家都相继制定保险监督法规,对保险经营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5.防灾防损运动盛行
防灾防损运动的兴起是现代保险业的又一发展方向。基于预防胜于治疗、预防胜于赔偿的观念,很多保险公司都很重视防灾防损工作,把保险经营的工作重心逐渐从事后补救倾向于事前预防。如海上保险方面,保险公司会求助有关部门改进造船技术、绘制高精度的海图等。在火灾保险方面,保险公司往往对建筑物良好、消防设施齐备的单位予以 保险费 折扣优惠等,甚至支出消防费,出资帮助企业改善防火设备,或直接组织火灾救助队等。在人寿保险方面,保险公司设立医院、疗养院,加强各种卫生保健宣传,实施健康检查、巡回看护、紧急治疗等,以减轻生命遭遇的风险。尽管防灾防损似乎已经超出保险的范畴,但当今保险业者无不将其视为经营上的重要一环。
↑Top
世界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的保险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保险产业急剧扩张。
据统计,19世纪初期,全世界只有几十家保险公司,到本世纪初的1910年,全世界的私营保险公司总数已超过2500家,到1985年,私营保险公司的数目超过了14000家。目前,保险公司的数目已经不下于2万家。
2.保费收入迅速增长。
据统计,1950年世界的保费收入仅为210亿美元左右,到1992年全世界的保费收入已达14660亿美元,42年间保费增长近70倍。在这14660亿美元中,美国为5224亿美元,占世界保费总收入的35.6%,居第一位;日本为3201亿美元,占21.8%;居第三位的是德国,为1074亿美元,占7.3%;英国为第四,为1023亿美元,占7.0%。
3. 保险金额 巨大,索赔增多。
由于保险财产的价值越来越大,所以,保险金额也越来越大。这样,一旦出险,索赔也增多了。
4.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保险已经发展到极高的水平。
从保险深度看,保险同国民经济和科学文化的高度发展成正比。保险深度是指保险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据1992年统计,韩国的保险深度为12.8%,居榜首,其次是英国,为11.4%,美国为8.7%,日本和瑞士各为8.6%。这与它们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是相适应的。
再从保险密度看,保险与国民的生活水平成正比。保险密度是指全国人均保险费支出额,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国民的富裕程度。目前,一些特别发达的国家如瑞士、日本、美国等,保险密度非常高。据1992年统计,瑞士的人均保险费支出每年为2923美元,居首位;其次是日本,为2576美元,美国为2068美元。
5.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保险市场正逐步形成与壮大。
↑Top
世界保险业的发展趋势
世界保险业的发展趋势世界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使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综观现代保险业的发展,世界保险业大致呈现以下的发展趋:
1.保险市场自由化
保险市场自由化,是保险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变化、满足 投保人 或被保险人客观要求所必须采取的对策。保险市场自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放宽对费率的管制。过高的费率必然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过低的费率则会对保险人的经营不利。适度地放宽费率管制,对保险企业的竞争十分有利。目前,除了一些具有地域性的业务仍采用费率管制外,费率的厘订都已尽可能自由化;(2)保险服务自由化。消费者对保险商品的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保险企业必须不断地开发新险种,提供新服务;(3)放宽对保险公司设立的限制。增强保险市场的经营主体,有利于改变保险市场卖方垄断的局面,有利于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在发展本国保险业的同时,也要适当开放本国的保险市场。
2.保险业务国际化
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为保险业创造了走向世界的机会,也给保险业提出了走向世界的要求。同时,随着高科技的发展, 保险标的 的价值越来越高,很多时候,一家保险公司甚至是一国的保险公司很难单独承保一个标的,必须进行国际合作。这样,就使得保险业务日益呈现世界性。目前, 国际保险 市场相互渗透,保险公司相互跨国兼并的趋势有所发展。
3.保险从业人员专业化
保险业是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行业,所以,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水平。随着新险种、新服务的不断增多,这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了。
4.保险管理现代化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保险人能否掌握及处理瞬息万家的各种信息,是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在发达国家,使用电脑网络处理保险业务已成为保险业发展和业务管理中的重要手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