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于精打细算的上海人买保险前总要问个明白:这份保单到底合算不合算呀?花钱签字以前当然应该把合同研究个仔细,明了自己的付出和收益。但是专家提醒,买保险首先是为了求保障,并不能简单地与投资画等号,有些保险是很难精确计算出投入产出比的。 不出险就是合算 有些人考虑投保时总有点这样的顾虑:我身体挺健康的,如果保险期内没灾没病,那投的医疗或者意外保险的钱不就白花了? 保险专家认为:什么是合算?不出险就是合算。对于投保人来说,不出事当然是最好,一旦不幸生病或出了意外,保险金只是用于补偿经济上的损失,难以弥补因生病、失去亲人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某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提起为一家三口煤气中毒身亡送保险金的例子时,深有感触地说,生命都失去了,就算亲人拿到了保险金又有什么合算可言?人吃五谷,谁能无病,必须正视现实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在购买保险时多为家庭考虑,而不仅仅是为个人。 不完全等同于投资 很多人把保险视为与股票、债券一样的投资工具。确实,像人寿保险等品种兼具投资和储蓄的功能,投保人的保费在扣除了各项管理费用后,剩余部分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的投资运作增值。但是现在的很多保险产品是同时具备保障和投资功能的混合型产品,买了到底合算不合算,是无法简单地算清楚的。如果只是希望得到固定的或者较高的收益,还不如直接购买债券或者基金。 上海人比较偏爱具备投资功能的保险品种,喜欢以是否能拿回本金来衡量这份保险是“好”还是“不好”,觉得纯保障的产品钱拿不回来“不划算”。对此专家打了个比方:人人都希望交到这样一位忠实的朋友,在你一旦发生不幸后,“他”愿意负担你家庭5年的生活支出。而交这位朋友一年需要交际费用几百元,你愿不愿意呢?绝大部分的人当然会说“愿意”。把这位朋友理解为保险,几百元的交往费用理解为保费,就可以比较容易解开心里这个“合算不合算”的疙瘩了。 低利率时期买不买寿险 有的人看到同事朋友几年前在银行利率高的时候,买下固定高回报收益的保险而眼热不已,可惜这样的机会已经一去不回了。人们现在购买寿险咨询时,最为犹豫的就是“利率这么低,买寿险是不是合算?”当前经过了多轮的降息,加息周期有望到来。为免除利率上升带来的烦恼,购买寿险时可以选择投资型保险产品如分红险、投资连结险和万能寿险。当然,专家提醒购买这类保险的投保人,最好具有稳定的高收入,并且具备承受长期投资风险的能力。一旦因不满意当前过低的收益率而退保,将带来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