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保险网>>行销>>保险研究>>行业>>新闻
外资保险公司抢滩中国,国企跟进
2005-6-15 10:39:00     来源:   编辑:rhx  点击:

    本周,由荷兰全球人寿(AEGON)保险集团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同出资的海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将落户京城。至此,中国三大石油巨头——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以及三大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和南航都以大股东的身份参股到保险业中来。此前,投资保险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还有中化公司、五矿公司、中粮集团、宝钢集团等。

    产业集群如此密集地涉足保险,是在打造金融平台还是期许淘金机器显灵?

  初衷  

  就在海康人寿入户北京的前半个月,第一家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中宏保险在宁波开办了第四个分公司。中宏保险的中资股东——中化集团的总会计师陈国钢先生坦陈,“中化集团在金融服务领域已有超过100亿元人民的投资,金融服务业是中化集团未来金融重要的拓展业务之一。”

  已在广州、北京、成都三地开业的中英人寿的中方股东中粮集团,也是中国产业集群中最早进入保险业的大型企业之一,中粮集团不仅与英国英杰华保险集团合资成立中英人寿,还与世界上第二大保险经纪公司——美国怡安保险成立了合资保险经纪公司,同时还将与第一美国保险合资组建一家产险公司。

  前中粮集团董事长周明臣曾宣称,“中粮要像GE(美国通用电气)一样,逐步实现产融资本的紧密结合。我们要擅于借助手中的‘撑竿’——把资产经营、资本经营和商品经营结合起来,飞跃横杆,发展金融保险业的意义就在于此。”

  受益  

  以GE产业、金融结合为样本的不仅是中粮,更有海尔集团。2002年底海尔集团与美国纽约人寿共同出资组建了海尔纽约人寿。

  作为中方股,海尔集团坚信它的品牌影响力、全国3500万客户、上千个专卖店将会提供给合资保险公司丰富的客户资源和个险渠道分销优势。

  其实,产业集团群进入保险业的明显收益就是投资一家子公司,直接利用其庞大的保险资源获得广泛收益,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已有的案例如去年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垄断航意险之争”及今年3月中意人寿成功签单中石油200亿团险保费事件。  

  韩国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与中国国际航空集团公司合办的中航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筹建组中方负责人周峰认为,一个成功的产业如果把金融业作为第二个轮子发展,其发展速度会更快。据称,中航三星人寿成立之后,国航将是直接受益人。因寿险的特点是保费年缴,资金比较稳定,数量大。国航则每年都需要大量资金更新、升级机群,而随着这家合资寿险公司的成立,在国航所属的中航财务公司运作下,国航股份购买飞机的资金可以通过内部渠道调剂,远比直接从银行贷款划算得多。

  危机  

  就在中国各产业集群热衷于产融结合之时,这一领域的运作高手——GE,却在这一问题上又遭质疑。

  最近,GE高调公布了其所获得的“数年来最强劲的季度利润”,并称这一成绩的获得主要归功于其金融部门。不过,GE希望其金融部门在公司总利润中所占比值低于50%,实际却已占到58%,以至投资者一直以来关心的问题——GE已成为一个典型的金融服务公司,而不是一个制造和销售产品的工业公司——再一次被搬到桌面。

  而中国企业模仿产融结合的失败案例已经出现。德隆曾试图走一条产融结合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并曾投资东方人寿保险公司,在德隆轰然倒塌后,东方人寿的股本金也一夜间灰飞烟灭,市场人士发现,东方人寿原来只是德隆搭建的一个融资平台和造钱工具。

  专家分析认为,德隆失败的原因在于并未学到GE产融结合的根本。GE对金融业的投资,从消费信贷、融资租赁到人寿保险机构,无一例外地为了投资获利,而不是为GE的实体产业部分构建融资平台。

  目前,产业集团涉足寿险大都以与国际保险巨头合资的路子,可以借助国际保险专家的经验和自身的资源优势。但在财险方面则是另外一种状况。

  今年3月31日,上汽集团作为大股东宣布投入1亿元涉足保险业,成立安邦财产保险公司,致力成为一家专营车险的财险公司。有保险专家指出,上汽的愿望是良好的,但它是否具备车险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却值得怀疑,因为在新闻发布会上几乎看不到一位大家熟悉的车险行家。

  一位市场人士还提示:刚刚出炉的2004年中国人保的年报数据表明:人保的车险赔付率攀升至85.8%拖累年报利润下滑,这也值得经营车险的后来者重视。而车险业务也不像寿险那样能够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流,其中涉及的管理技术如果不专业,对投资和利润的产出赢亏点没有正确的精算,上汽集团涉足车险能取得多大的成效就很难说。


相关链接
·保监会搭建保险公司财务管控机制
·三保险企业今年实现逆市增长
·保险公司慎对基础设施投资
·金融控股充电 国电集团拟建财险公司
·11家保险公司火速增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