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保险网>>行销>>保险研究>>行业>>新闻
保险企业如何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2010-5-26 9:04:32     来源:中国保险报   编辑:szbx  点击:

  细分市场 实施差异化竞争

  公司无论新老、无论大小,只要在市场上出现,就有其生存发展的空间。而把握机遇,扩大空间,实现健康成长,必须确定适合自身的发展目标和竞争战略。如果没有科学的市场定位,而单纯依靠价格竞争、手续费竞争,企业可以运用的资源十分有限,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将愈加狭小,由此演变而成的非均衡、粗放式发展模式,降低了保险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形成保险供给与市场需求的不适应,行业增长与发展目标的相背离。

  那么,在市场化条件下,保险企业应怎样选择最优的发展路径和竞争战略呢?事实上,随着大众风险意识与保险意识的逐步提高,保险市场潜在需求巨大,且呈现出多样性和偏好性的特点。单个企业的资本实力、管控技术、承保优势难以满足所有保险消费者的需求,客观上要求保险企业通过市场细分,研究目标群体的需求特点,提高风险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根据客户群的消费偏好开发有针对性、有特色的产品,提供专业、精细的风险管理服务。例如,随着侵权责任制度的完善,责任保险作为责任风险的管理策略和保障机制,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保险业在教育、医疗、旅游、交通运输、矿山开采等安全生产重点行业与领域积极探索发展责任保险,为补偿受害者损失,化解商业企业责任诉讼困扰,帮助政府部门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发挥出重要作用。可以说,责任保险是保险发挥风险管理功能的重要平台和发展机遇。

  保险企业一方面要善于在外部环境中敏锐地捕捉机遇、把握机遇,紧密结合重点领域和行业政策机制跟进保险服务;另一方面要在精细化、专业化上下工夫,钻研市场,改进产品,提高产品服务和运作机制的科学性、适应性,避免发展初期受政策推动“红红火火”,而随后几年迅速下滑的“虎头蛇尾”问题。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其他险种。如果保险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某领域作为目标市场进行精耕细作,就能培育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对企业自身,意味着避开传统领域的激烈竞争,降低运营成本,集约化经营,有利于提升产品、服务的不可替代性或者稀缺性,拥有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对行业而言,主体间基于市场细分的差异化竞争,意味着多元化的市场体系和竞争主体和谐共生的竞争局面,有利于优化业务结构、市场结构,是行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当然,市场细分要与企业自身人才资源、渠道资源、风险管控技术等要素紧密结合,选择能够发挥优势的服务群体和对象,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充分掌握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通过产品和服务的有效创新,研究建立依法合规、多方共赢的运作机制,确保定位准确,服务专业,发展持续。

  创新服务 培育核心竞争力

  当前,保险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保险市场竞争不再局限于几家公司之间,正逐步升级为行业与行业间、地区与地区间的竞争。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不仅要有科学的市场定位,而且必须拥有可以在竞争中制胜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超出其他企业为消费者带来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效用,可以使企业在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和核心专长,是企业成长和壮大的根本。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用“偷不了、买不到、拆不开、带不去、走不掉”形象地概括了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由多种因素构成,企业的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的决策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先进的企业文化和优秀的竞争团队是核心竞争力,能创建行业标准的先进技术是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的销售渠道也是核心竞争力。

  对于保险企业而言,诸多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组合,最终都要落到为被保险人提供服务的质量方面。可以说,服务是体现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诚信可靠的服务是保险品牌经营的“基础”。如果产品不好、服务质量不高,企业就会在市场选择中被取代、被淘汰。而目前行业的“短板”恰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例如,在业务规模快速扩大而竞争也日趋残酷的银代市场,银代产品主打“储蓄投资”牌,而忽视最核心的风险管理功能。在银、保产品雷同而保险产品比较优势弱化的情况下,银代规模往往依靠销售误导和渠道的高回报来实现,行业利益、行业形象因此严重受损。但是,经营保险业务,首要的原则就是诚实守信,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对消费者坑蒙哄骗,发展很难长远。所以,无论是销售误导,还是非理性竞争,症结在产品和服务的适应性,治本之策在于创新,在于真正把消费者保险需求转化为有效的保险供给,以创新为驱动力,走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实践中,勤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往往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在市场上拥有定价权,用先进的服务创造行业的标准,赢得先发制人的战略优势。最高一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通过服务创新创造行业标准,领跑市场,并通过持续创新,从“一步领先”到“步步领先”。

  海尔以创新变革成就品牌,提出“抢在别人之前否定自己”,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使产品的质量、性能、外观保持先进,靠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创造市场需求,树立了特质化的品牌形象。而多数保险企业恰恰忽视了服务创新的重要价值。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之初,保险企业传承“三铁”形象,理赔救援及时,防灾防损专业,行业声誉良好。但发展过程中,一些公司急于上规模、求增长,更多考虑自身利益、眼前利益,承保理赔“宽进严出”,防灾防损职能退化,销售误导、惜赔、拖赔、无理拒赔损坏行业形象,有时保险甚至被人拒之门外。

  服务无小事,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言而无信,处理不好就是发展的桎梏。服务创新决不是表面文章,而是文化与理念在经营行为中的体现。以前乘坐飞机,乘务员说“欢迎乘坐……”今天,我们听到的是“感谢乘坐……”这不单是话术的改变,而是由“主人迎宾”向“顾客至上”的服务创新和理念升华。所谓“文化决定理念,理念决定行动,行动可能就预示着成功”。保险企业更需要通过服务理念的创新和提升,改进服务质量,回归本原。近几年,中国平安在创新中开辟着发展道路,从最先在集团内部开展交叉销售,到电话销售,再到构造一流的后援服务支持平台等等,他们通过不懈的创新实现了企业的成长,引领了行业的潮流,带动着其他公司模仿、跟进。可见,创新可以提升服务质量,拓宽生存空间,积蓄竞争实力,成就企业成长。而提到创新的实施,焦点往往被转向总公司、大公司,认为基层机构、中小公司在创新上难有作为。事实上,成功的创新就是将基层先进的方法、经验在系统内改进、放大、实施,真正的信息源和动力源在基层。如果激发一线的创造性,充分整合渠道、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倾听市场需求,及时改进服务,形成公司上下协调配合的创新机制,就更容易事半功倍。而且,创新的能力、成效,也不在当下企业规模的大小。大公司实力雄厚,小公司更机动灵活,更有利于创新举措的实施。一个企业如果能将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改进创新作为发展的目标、文化的内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然会实现质的飞跃,发展的前景自然会更加广阔。

  保险企业要不断增强风险意识

  当然,创新并非无的放矢,更不能违背风险可保的要求。世界充满风险,风险无处不在。无论个人还是企业,每天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起码的防火工作没做到位,一个小小的烟头就可能使企业遭遇灭顶之灾。经营企业必须管理风险,处理好风险带来的成本问题。对于保险企业而言,风险管理重要性更加突出。保险是一种契约性的风险转移机制,通过大量的风险集合而形成更好的损失预测能力。风险管理技术和水平,是保险企业经营的根基,风险管理必将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相应地,保险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应更加到位,对风险的管理技术也应更全面、更有效。如果经营管理出现大的问题而破产,必然会损害众多被保险人的利益。

  保险行业快速发展,形势瞬息万变。保险企业作为保险生态环境中的个体,都期望能够适应环境并开辟出足够的发展空间,期望找到有利于自身健康成长的“长寿之道”。但现实中,一些公司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存在偏差,在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发展惯性下,经营行为偏离正常轨道,表现为竞争不理性,服务不诚信,管理不到位,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市场的生态环境和行业的进步。本文围绕服务创新、市场细分、经营效益和风险管理,对竞争环境下保险企业的健康发展问题进行一些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