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如何充分运用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来架构整个企业的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在现阶段对于中国保险企业的信息技术重要的是如何架构一个以数据大集中为代表的新型的企业信息技术基础架构,以及在这样的企业信息技术基础架构的代表下,所囊括的企业的应用架构、基础架构的运维体系、客服体系、IT资源方案和IT治理总体考虑。
由于在这四个方面的高度关注,带动了中国的保险企业在信息化领域的投入。这种投入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据预测这种增长的趋势预计会达到中国总体保费收入的3.2%。这意味着到2首席技术官(cto.icxo.com)010年,中国保险市场的总体信息技术投入有可能会达到40亿美元的规模。
正是对于保险市场的认识和掌握,IBM公司推出了四大整体解决方案:核心保险应用系统、分析运行型的CRM以及整合的渠道管理、结构化的数据架构和企业的数据仓库、数据大集中以及以它为代表的整体基础架构。
信息化建设有喜亦有忧
信息化建设和运用实践已经使我们认识到,加快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保险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风险管控能力,有利于改善保险客户服务,增强创新能力,有利于降低保险经营的成本,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信息化建设水平越高,创新发展的能力就越强,在未来发展中就能占据竞争的制高点。
但是我们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保险业信息化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吴晓军表示,中国的保险业信息化与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目前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IT治理刚刚开始起步,相当一部分公司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较为科学的管理机制,难以满足信息化进程发展的要求。现在整个保险业各个公司发展的水平不一样,相当一部分公司整体科学和管理、IT治理结构没有建立起来,这是制约保险业信息化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是信息化资金投入和人才储备不足,难以保障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当前保险业综合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金融、银行发展的路线日趋清晰,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和人才储备,使保险业缺乏应有的竞争力。
三是保险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还比较薄弱,这点和保险产品一样,保险信息化的同质化也非常严重,而信息化建设一定要服从公司发展的战略,服从整个业务和管理的要求。
保险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和当年摸着石头过河时不可同日而语了,正因如此,保险业可以借鉴国内银行业信息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鲜活例证,让信息技术渗透到保险公司的“血液”之中。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借助于信息技术和国外先进的经验,相信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无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