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保险网>>行销>>保险研究>>风险>>新闻
营造保险消费安全感
2005-6-2 14:26:10     来源:国际金融报   编辑:rhx  点击:

  当保险代理人绞尽脑汁地设计新奇的服务方式、背诵各类经典术语、研究有效的促成方式的时候,他们或许忽略了最根本的一点:为客户营造一些安全感.


  当感觉周围环境不安全时,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抗拒和防备的心理会尤为强烈,这是本能。如果保险消费者随时感觉都有上当的可能,那么会拒绝购买保险。


  保险业十多年来的快速粗放发展留下了诸多后遗症,其中,保险诚信环境持续恶化,给消费者增添了不少心理压力,误导、欺骗、携保费私逃……坏消息的破坏力量总要比好消息的建设力量强大。


  正因如此,才会有许多有趣却尴尬的现象:面对成千上万的保险代理人,买保险尽然变成了一件费劲的事。


  许多关于保险意识的调查都显示,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人们对保险的认同度很高,觉得保险是必须的。


  然而,面对上门推销的营销员,却总是心存芥蒂,没有多少人能痛快地签单。原因在于,很多人有不安全感,认为那些热情的、甚至专业的保险代理人可能是骗子,可能只想着自个儿的利益。保险代理人被推到了利益对立面,因此遭受更多排斥。


  当保险代理人绞尽脑汁地设计新奇的服务方式、背诵各类经典话术、研究有效的促成方式的时候,他们或许忽略了最根本的一点,为客户营造一些安全感。


  一对教授夫妇想买医疗保险,面对朋友介绍来的保险代理人,他们的戒备心理一点也没有减弱,约见代理人的时间被一拖再拖,原因是他们想先解决一个问题:通过类似网络、电话查询的方式验证代理人的可靠性。


  其实,消费者不一定希望有多高的附加值服务,但一定要有安全的感觉,保险本身是信心经济。


  如何给客户安全感?最主要的是给人诚信的感觉,经过与消费者长期的交往,最终被接受,或是在客户中树立良好的口碑,以扩展客户群。


  此外,在与消费者接触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技术工具,消除消费者的防备心理:
  一是向客户展示“代理人资格证”、“学历证书”、“荣誉证书”。
  二是借力媒体。在报刊、网络上撰写一些保险理财方面的文章,通过大众传播的方式,给消费者留下先入为主的印象。


  三是借力信函。消费者防范代理人,很大程度上是怕受骗上当,或是被纠缠不休,利用电子邮件或信函跟客户进行沟通的方式,往往会弱化客户的警惕心,让他感觉安全。
  四是借力工会等服务组织。很多消费者会强烈拒绝陌生业务员的上门推销,但不会排斥公司工会等组织的现场销售,在这种场合下,消费者感觉公司安排保险现场销售带有服务性质,警惕与排斥心理自然减弱。


  消费者并不是难伺候的“上帝”,尤其是那些有较高保险意识的人。赢得信任是保险代理人成功销售的必备前提,而给他们安全感则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


相关链接
·保险消费避免五个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