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业风采
  • 中国寿险业面临转型阵痛
  • 日记分类:行内新闻 发布时间:2012-12-24浏览次数:974
  •      带着中国寿险业的转型阵痛,日前,逾200名国内寿险公司高管以及监管层聚首清远,参加由保监会主办、新华人寿承办的“2012中国寿险发展与监管高层研讨会”,寻经问道。

      汇丰集团亚太区保险行业首席分析师简晋思认为,尽管中国寿险业面临诸多挑战,但勿须太过悲观。“寿险渗透率将随着GDP增长而提升,高利润率的保障型产品还有待开发,储蓄型产品的创新空间也很大。同时,监管层已经放宽投资渠道,保险投资收益有望增加。”此外,简晋思援引海外投资机构的观点称,“行业的混乱为中国寿险公司提供了重组改革的黄金契机。”
     
      寿险与理财产品竞争无意义
     
      简晋思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们拜访了全球逾400家对中国保险业感兴趣的机构投资者,从后者反馈的信息看,国外投资者对中国寿险业并不乐观,没必要投资中国保险业。
     
      不少国际投资者认为,中国寿险公司长期销售太过简单的储蓄型产品,却忽视难以销售但利润率更高的保障型产品;只关注市场份额而不重视新业务价值的提升,保险公司的差异性不大。
     
      “中国的保障型产品市场潜力巨大,赡养比率的上升和财富的增长将提高自然需求。”受访投资者强调,与大陆有着同样文化的香港地区就是明证。但他们也坦言,消费者缺乏意识是保障型产品渗透率低的原因之一。
     
      在受访的国际投资者看来,寿险产品试图与理财产品竞争毫无意义,而中国市场对寿险产品的销售被理财或信托产品蚕食的敏感度极高。他们担心,银行系保险公司对险企有着长期威胁,可能蚕食银保业务。
     
      “但他们也指出,银保渠道将逐渐失去市场份额,因为当产品变得复杂时,寿险产品将主要由保险经纪和独立的财务咨询顾问销售,而拥有一小部分银保业务份额的保险公司最终将逐渐失去这些市场份额。”简晋思说。
     
      险企投资需安全边际保护
     
      在昨日的研讨会上,简晋思等专家还提出,当前中国寿险业面临伴随低迷股市产生的投资风险。同时,平缓甚至倒挂的收益率取现使保险公司难以通过久期利差获利。
     
      “寿险资产管理最重要的目标是避免资本永久性损害。”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投资总监朱泰和表示,寿险资产管理的核心是资产负责管理,后者又首先体现于战略资产配置和战术资产配置。
     
      朱泰和介绍,友邦秉持的是安全区间投资理念,因为经济和金融市场前景总是不明朗,必须有足够的安全边际,以防范不确定性的冲击。
     
      “新兴金融产品、另类投资渠道以及开发境外投资市场都给保险公司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但是势必将增加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和资产价值的波动性,信用违约的发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朱泰和认为,保险公司需要及时调整心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设,真正做到盈利自主,风险自律。
     
      此外,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也会给保险投资带来挑战。德地立人提醒警惕利率市场化加大久期匹配风险,以及低利率时代导致利差损失。事实上,过去,日本低利率时代和经济衰退导致严重的利差损,多家寿险公司因此破产。

我要评论
  • 评论评论内容不能超过75个中文/150个英文字符!

  • 最多15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