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保险网>>市民>>保险理财>>新闻
中产家庭保险不能忽视保障功能
2007-8-31 8:41:53     来源:国际金融报   编辑:szbx  点击:

  周先生今年30岁,工作8年,个人年收入约25万元。孙女士年收入5万元左右。他们的儿子3岁多,父母都有养老保险。周先生为儿子将来的教育购买了分红储蓄型保险,年交保费约2000元左右,交费期20年。无其他商业保险,也无贷款负担。家庭每月日常开销1万元左右。

  家庭资金运用和投资情况:持有的单位股份对应的实际净资产约20万元,持有的股票市值约5万元,偏债平衡型开放基金5万元,货币基金8万元,银行活期存款2万元。

  ■ 理财分析

  周先生家庭的整体财务状况显示了两个明显特点:结余比例高和零负债。说明该家庭有充分的投资配置管理余地,家庭资产负债状况极为安全。

  由于无负债,家庭金融资产达40万元,年收入达30万元,是较为典型的中产家庭,且由于有充足的净现金流收入,财务状况良好。

  家庭消费支出控制能力较强,有良好的收入预期,本人已有一定的理财意识和资产配置组合管理的意识,从财力和心理上完全可承担中等以上的风险,采取较为积极的财富增值规划,争取加快生息资产的积累,早日达到财务自由阶段。

  存在一定的理财误区。忽视了保险的最重要功能——保障功能,只从投资收益角度简单看待判断保险的作用。保险现状存在相当问题,保险利用顺序有误。家庭主要收入贡献者的风险保障严重不足。商业保障性保险在为大人购置充足之前,不应先考虑投保孩子。除储蓄型保险外,意外和医疗保障性保险的购置是非常必要的。

  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的比例配置尚可,仍存在大部分流动资产利用效率低的状况,具有较强流动性的低收益资产过多,有必要进一步调整改善。

  ■ 理财建议

  通过对家庭收支现金流、资产负债情况以及投资组合的调整,达到合理配置家庭资产结构,实现保值和增值,同时健全完善家庭的综合保障计划。在平稳实现近期自住房条件升级目标的前提下,逐步增大生息资产在家庭资产中的比例,增大生息收入现金流在总收入中的比例,达到投资性资产不低于年平均5%的资产收益率水平,在较长期的阶段内超越通货膨胀水平。方案实施应有助于缩短家庭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即最终积累的生息资产所产生的收入现金流远超过家庭日常支出水平的目标。

  经过与周先生的交流沟通,以下对其资产和负债做如下合理调整,并对实现理财目标的资金运用及投资策略作如下安排:

  流动资金调整

  每个家庭都应准备足够的备用金以应对诸如突发事件等意外情况引发的现金需求。但预留过多的现金等流动性过高的资金,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减少投资收益。因此建议:家庭目前保持以2万元活期存款来应付日常生活开销是适当的,另外,保留2万元备用金在货币基金上,其余的6万元货币基金可转向更高收益的投资。

  完善保障计划

  除现有社保外,尽快对家庭的工作成员,特别是收入主要支柱的周先生购置较充足的保障性商业补充保险,包括意外、医疗保障性保险。周先生本人总保额应不低于50万元水平,孙女士总保额应不低于10万元,预计年增加保费支出1.2万元左右,具体实施时考虑各公司不同品种的差异性。寿险品种则在利率水平上升后酌情考虑。

  对孩子的保险应看情况,但家庭计划的保费支出应由父母优先使用。对孩子可购买部分教育保险,但因收益率低,在家庭资产增值能力较强的情况下,可暂不考虑。

  父母因年岁渐高,除购买意外险外,其他保险已较难投保或成本过高,建议以家庭结余资金定期划出少部分,每月3000元进行基金定投,组建老人医疗储备基金,投资方向选较长期的基金产品上,也不失一定的流动性。

  资产增值计划

  在健全家庭整体风险基本保障体系后,未来需要重视考虑的是如何安排投资的节奏,与每个阶段的财务目标协调,及时调整保持较佳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以保持较高效的资产增值状态。对投资产品的选择和转换是保持较好的资产平均收益率的关键问题。目前,股票市场波动风险较大,建议将投资股票的5万元转投股票型基金。

相关链接
·银行理财与保险理财有何区别
·理财规划:保险支出占收入10%-20%为宜
·成长型家庭应注重投资及保险规划
·如何利用商业保险来理财
·如何利用商业保险来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