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保险网>>新闻中心>>保险时讯>>新闻
房贷险风险逐渐暴露
2005-4-6 16:42:43     来源:市场报   编辑:szbx  点击:

    房贷险一直都是受关注的热点。近日浙江三机构上书央行,要求取消强制房贷险,遵循自愿投保的原则。随着房价的持续上涨,房贷风险逐步加大,银行恐怕不会同意这一原则。退一步讲,如果自愿投保原则真能被银行通过,对保险公司而言不啻是个好消息,因为房贷险积聚的风险越来越大,在自愿原则下,消费者会大幅减少投保房贷险,保险公司就相应减少风险。
  明险易察开办之初,保险公司都将其视为“肥肉”业务,尽管保险公司的长处在于进行风险防范和风险融资。但在国内,房贷险终究是新业务,保险公司缺少经营管理经验,没有充分认识到其风险,片面地认为房贷险稳赚不赔,一如当初看待车贷险一样。在争市场、创规模的推动下,保险公司间展开了对房贷险的“暗战”:给客户打折,给代理银行高手续费,尽可能多地争取业务。随着承保时间的推移,房贷险的风险开始逐渐暴露出来。
  首先是投保人提前还款退保,使保险公司遭受手续费损失,无奈之下,只好限制业务发展,要求与银行重新划分利益格局。
  其次是对人身意外险概率的估计不足。如果房贷险投保人人身意外后残疾或死亡导致无力还贷,保险公司要负责赔偿。保险公司在确定意外险概率时,显然低估了意外事故的发生情况,由于房贷险属于长期保险,从时间跨度看,发生风险的概率还是较大的。实际上,保险公司已经感觉到了这一点,去年上半年北京的一家保险公司赔付了近十起,每例都要四五十万元,随着保险数量的增加,以后这类赔案会逐渐增多,这是保险公司始料不及的。
  暗险应防上面两种风险已经暴露出来,引起保险公司的重视,并开始采取了有效措施降低经营风险,但还有最大风险,那就是偿付风险,因未暴露出来,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保险公司发展的危害更大。
  上海、北京等地买套房动辄要花上七八十万、上百万元。其中六七成资金来自银行贷款。房价上涨和加息都没有挡住人们购房的热情,统计表明,2004年上海个人住房贷款累计增加728亿元,同比增加106亿元,新增额占中长期贷款增量的48%,而购房者户均贷款额为47.5万元,以现有利率、20年贷款期计算,月均还款要3000多元,即使贷款人目前有较高的收入,但难以保证20年时间内都能保持高收入,且不说房地产是否有泡沫,单从个体的还款人来看,就存在还不了款的风险。
  在有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银行都从经营安全性出发,主动限制或者放弃部分业务,那么,保险公司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审视房贷不能偿还的风险呢?
  房贷险已经积累的存量风险和正在拓展的增量业务风险应引起充分重视。一旦房地产业出现波动,房产贬值,贷款者就会集中出现还贷难或不还贷的风险,保险公司届时恐怕难以偿付高额赔款,如果严格履行合同,被拖垮都有可能。
  未雨绸缪因而,保险公司应对房贷险尚未暴露的偿付高风险保持警惕,并从现在起着手化解。首先是认真分析房地产政策、市场等,对房贷险的外部环境风险正确评估。其次要加强对贷款人的核保管理,与贷款银行加强合作,对投保人的工作、收入等进行分析,评估其偿还能力。再者,对已有的存量房贷险梳理,对偿还条件不足,或者个人信用出现问题等贷款人采取提醒、解约等措施。
  此外,设定免赔额,提高贷款人的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反正有保险公司”的心态,放任风险的发生也是关键所在。当然,与银行加强合作,建立实行风险共担机制也必不可少。如果出现不能偿还情况,银行也应该承担部分损失,从而督促其加强客户管理,防患于未然。

相关链接
·提前还房贷催生房贷险退保潮 保险公司转保救市
·房贷险潜在风险尚未被充分认识
·房贷险负增长上海缩影 如同鸡肋
·保险时评:房贷险就像“鸡肋”?
·银行为何降低房贷险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