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的到来,中国对入世的承诺逐步兑现,“洋保险”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春天,得以全面进入潜力巨大的中国保险市场。
“尽管外国保险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仍然有限,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希望能在这个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通过与中国国家邮政局合作,推广一种全新的保险
理念.”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执行局主席吉尔·伯努瓦在5日开幕的第十一届中法经济研讨会上说。国人寿保险公司与中国国家邮政局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成立一个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新公司预期近期就将启动。
“双方合作的大部分的问题都已经解决,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技术性问题,也许最近几天,也许最近几个月新公司就将开业.”伯努瓦说。
伯努瓦对于新公司的运作充满信心.他说,新公司将首先在北京市场推出银行保险业务,利用中国邮政广泛的储蓄网络系统和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在销售、产品开发和客户管理等方面丰富的经验,逐步将市场推广到其他城市,同时,随着市场变化,适时推出新的险种。
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以214亿欧元的年营业额高居法国寿险第一位.1998年,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在中国开设了代表处,2001年,公司取得准入许可,可以遵照保险监管法规在北京市开展业务。
根据入世承诺,中国对国内保险公司的保护已经于2004年12月彻底终止.从此,中国将允许外资寿险公司向中国居民提供健康保险、团体保险和养老金年金保险服务,并不再限制其经营地域。
此间专家分析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入后过渡期后,无论是经营地域还是产品品种方面,外国保险商都有了更大的选择。
北京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后过渡期”的特点包括:市场机会越来越多,开放领域扩大,外商投资领域大幅增加,市场透明度增加,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
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市场和越来越多的机会,参加中法经济研讨会的法国安盛集团也表示将通过经营体系方面的创新,在价格、专业技能等方面占据先导,从而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市场上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安盛集团在1999年与中国五矿集团联手建立了其在国内的第一家寿险公司——金盛人寿保险公司,随后又在广州和北京成立了分公司。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适时把握了保险业的开放节奏,外资保险公司从无到有逐步增加,目前已占中国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总数的一半以上.外资保险公司参与中国保险公司的深度和广度逐渐加深,不仅从数量上丰富了中国保险市场的主体,而且促进了中国保险市场的组织形式多样化。
“目前中国保险业市场已经形成了中外保险公司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吴小平说。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境内保险公司有61家,24家是中资,37家是外资,外资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中资.同时外资在华保险公司总资产从1999年的44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19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