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保险网>>市民>>保险漫谈>>发展>>新闻
商业保险为何接受度低?
2006-10-24 8:27:29     来源:新闻晚报   编辑:szbx  点击:

  有数据显示,上海市保险代理人最多的时候超过17万,但目前仍然留在行业展业的仅3万多人。一位刚从代理人行业离开的魏先生在谈到离开的原因是表示,压力越来越大,保险越来越大难做。市民对保险的接受程度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相反地,有些媒体的负面报道真正对市民产生了误导,使他们认为保险是骗人的东西。

  日前,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上海家庭进行金融服务需求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商业保险仍未被多数市民接受。

  这一消息公布后,引起了行业内部的高度关注,尽管近十年来,国内保险业每年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在上海,保险深度、密度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但相比上海市1700多万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奇怪。本刊除了对业内人士进行了采访,还在人民广场、陆家嘴等地做了随机抽样调查。

  [保险聚焦]

  代理人 保险越来越难做

  有数据显示,上海市保险代理人最多的时候超过17万,但目前仍然留在行业展业的仅3万多人。一位刚从代理人行业离开的魏先生在谈到离开的原因是表示,压力越来越大,保险越来越大难做。市民对保险的接受程度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相反地,有些媒体的负面报道真正对市民产生了误导,使他们认为保险是骗人的东西。

  现在陌生拜访几乎很难做成,市民为何不接受商业保险?除了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保单看不懂、代理人惟“佣金”是从、片面夸大保障范围的公开原因之外,老百姓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

  在销售保单的过程中,代理人稍微表达不实,客户就认为你是在故意误导,甚至认为你有欺诈嫌疑,立马让你走人。一方面说明市民的意识提高了,对保险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保险行业经过高速发展之后,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几乎所有的代理人每月、每周、每天都面临业务的考核,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做的比较好的代理人,多数都是通过老客户转介绍,如果他们再做陌生拜访,想必也很难有什么好的效果。

  所以说,市民不接受保险的原因,其实是没有保险意识的谈不上接受,保险意识强烈的对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非常高,能够成交保险合同的也不是很多。

  小陈今年24岁,从上海大学毕业两年来一直从事寿险营销,最近他却在盘算跳槽。小陈每个工作日8:30到公司参加“早会”,然后展业,坚持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双休日也经常加班加点,自觉还是比较用心的。但收入却一直不见涨,每月扣掉交通费、手机费、以及客户维护费用(送客户的礼物),实际所得经常不足2000元,最差的时候还入不敷出。小陈说,辛苦还是其次的,最主要是经常遭到旁人的误解,以及被隔壁邻居看笑话:“对门的小陈还是大学生呢,居然每天出门卖保险。”

  保险公司

  收入水平制约保险发展

  我们带着国家统计局对上海保险市场的调研数据走访了两家保险公司的研究员。他们分别从理论和产品实际销售情况分析了市民拒绝保险的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收入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保险需求量的大小。收入水平越高,社会对保费的支撑力越强,保险需求会增加。但是,由边际效用递减理论知,当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寿险需求会先增长,达到某种水平后则会出现下降。这就是越穷与越富的人保险需求反而低的原因。

  其次,由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知,保险满足的是人们对安全需求。收入水平增加,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以生存需要为主的单一消费模式转向消费多样化。在总消费中,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下降,安全保障的需求成为人们日常消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在消费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从保险产品实际销售情况来看,市民的收入水平已经成为制约保险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该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目前有些百姓对代理人、或者某些保险产品颇有微词,但只要通过努力和认真挑选,找到一个负责人的代理人和适

  合自己的产品并不是特别苦难的事情。市民拒绝保险最大的原因还是收入水平不够,不足以支付能够完全满足自己保险需求的保费。

  研究员举了个很常见的例子,一个年轻人成家立业,当然需要保障,但是往往对这些年轻的家庭而言,首当其冲的是买房买车、还有小孩的教育费用。而对一个普通家庭而言,每月要承受房贷、车贷还有各种娱乐休闲费用后,能够留给保险的所剩无几。因此只能消费最基本的意外保险。不过随着保监局叫停返还型健康险,老百姓有望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医疗类保险。但收入水平仍是市民对保险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业内专家

  保险意识差有原因

  从全国角度看,社保的覆盖面还不高,很多人连保险都没有,又谈何保险意识?

  在上海,社保可以说普及了,很多人觉得有了社保就够了,不用再买商业保险。这不是因为人们满足于社保提供的保障范围,而是因为大家没有钱去补充保险。毕竟,只有在吃、穿、住、行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想要改善保障水平。但设想一下,拥有社保的老百姓万一罹患大病,社保中的医疗险肯定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那就只能靠社会援助了。

  但是一些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就比较完善,在养老、医疗、就业上都有基本保障,能够满足所有低收入人群。而中高收入人群的保障需求更大,就可以通过商业保险来解决。

  以瑞典为例,瑞典社会保障是一个内容广泛、繁琐而全面的保障制度,保障内容除生育、疾病、伤残、养老外,还有儿童、遗属、单亲家庭、住房、教育和培训津贴等;除了给付现金津贴外,还提供医疗、护理等服务,具有较高的保障水平;同时,国家通过举行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家庭补助、养老金以及住房补贴等方面的保障,来实现充分就业,消灭经济上和社会上的不平等;瑞典养老金在按照国家法定的工资替代标准给付养老金时,对于低收入者和中等收入者采用不同的养老金替代率,缩小贫富差距。

  市民

  为啥不敢买保险

  我们在闹市区作调查时,市民拒绝保险的理由可谓五花八门,这里我们挑选了一些对保险还是有所了解的市民,希望他们的观点能够引起相关人士的注意,真正了解潜在消费者的想法。

  代理人自己买保险了吗

  李庆(32岁,公司职员):我在买保险的时候,首先先问推销员:你自己买保险了没有?那些从未自掏腰包买过一份保险的代理人,又如何能推销辨别形形色色的诸如意外险、分红险和投连险等的险种,然后再把这些产品卖给我们普通消费者?

  我的朋友在诺家亚工作,他们的工程师随身携带着两部还没有面世的新手机。据说这是公司配备的“办公用品”,因为这样才方便随时发现新款手机存在的任何细节上的毛病和隐患,并随时对手机进行改良。这就让我很感动,保险公司什么时候也能这样,更负责任地来销售自己的产品呢?

  老实说,像我这样时常被神通广大的保险代理人骚扰到的人真的很多,并且有的已经被忽悠得内心蠢蠢欲动了,但我建议他们去问问那个推销员自己是不是买了,如果他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就坚决不要买他(她)的保险。这并不是因为“不想”买保险,而是“不敢”买保险———我们老百姓对那些“遥远”的东西通常有畏惧之心。

  想买保险有心无力

  易川(26岁,事业单位):我今年硕士毕业,签进一家事业单位,前景应该不错,但刚开始工作,目前收入不是很高。由于刚刚落户上海,我除了每月应付各种日常开销外,还要定期给外地的父母汇钱,与女朋友进行适度的娱乐消费,还要存钱买房结婚。

  有天一个代理人混进我们单位推销保险,对我游说了很久,其实我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未来家庭和赡养父母的责任完全依赖于自己的赚钱能力,而自己经常需要出差,万一发生什么意外,将来这些责任谁来承担?所以觉得还是应该买保险的,并且需要两份,一份受益人是父母,一份则是未来的太太。

  为此我也找了好几家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他们为我设计的方案不可谓保障不全面,但都有共同的缺陷———保费太贵。最便宜的一份计划中,包含终身寿险、意外险、医疗险等保障,但总共20万元的保额,年缴保费高达4000多元。

  但我目前最理想的保险方案是,每年花费几百元,不求有什么回报,保障足够就行。但在我的印象中,人寿保险往往是缴费时间长、保障期限长的品种,这些保险由于具有储蓄功能,保费昂贵。但对于保费预算有限、又急需保障的消费者,一年期的短期保险虽然能满足需求,但由于没有保证续保等,保费上浮的也很快,依然让人不安心。因此我购买保险的计划只能搁浅了。


相关链接
·保监会主席助理:力推商业保险发展
·大型商业保险投标新规 保额超5亿元须事前报告
·商业银行的商业保险“触角”
·从总理的回答看商业保险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