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保险网>>行销>>保险研究>>行业>>新闻
江苏县域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潜力较大
2005-9-9 7:18:01     来源:   编辑:szbx  点击:

    县域保险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保险。积极发展县域保险为县域经济提供全方位的保险保障,是保险支持“三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和迫切需要。

    居民和企业是县域保险需求的重要主体。为了解和掌握江苏省以商业保险为主的县域居民家庭和企业保险状况及相关情况,全面系统地把握县域保险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鼓励江苏保险行业根据不同县域市场特点开发保险产品,创新销售模式,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实现保险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江苏保险业在支持“三农”、服务“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受有关方面委托并经省统计主管部门批准,我们对江苏县域保险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从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代表性的考虑,在江苏苏南、苏中、苏北各抽选3个省辖市,每个省辖市抽选1个县(市)共9个县(市)开展调查。本次调查按随机原则取了一定数量的县域居民家庭和企业,采取对相关人员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经过多方历时个多月的努力,调查取得了预期成果。

    一、调查对象及其基本情况

    居民样本。本次调查取得县域居民家庭有效样本为900户。调查采取对居民家庭中社会经济知识最丰富的一名成员进行访问的方式进行。受访者中男、女性分别占72.9%和37.1%;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10.0%,31-40岁的占27.6%,41-50岁的占31.9%,51岁以上的占30.6%;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占12.0%,为初中的占39.9%,为高中和或中专的占32.7%,为大专及以上的占15.4%;受访者的身份或职业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其中比重较高的一是普通农民占38.0%、二是企业普通职工占11.2%。受访者所在家庭的类型也较具广泛性和代表性。城镇居民家庭占20%,农村居民占80%;人口在2人及以下的家庭占9.7%、3人家庭占42.8%、4人家庭占21.2%、5人家庭占20.2%、6人及以上家庭占6.1%。家庭经济条件中等水平的占57.4%、中等以上的占20.5%、中等以下的占22.1%。

    企业样本。兼顾了城乡并以办在农村地域范围内的为主,有效样本共180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38.3%、私营企业占32.2%、集体企业占15.0%、三资企业占8.3%;资产总额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占45.6%%,亿元以上的占10.6%;年销售收入(或营业额)在千万元以上的占51.7%,亿元以上的12.8%,500万元以下35.6占%;在同行中经营状况好或较

    好的占53.9%,属一般的占43.3%,属较差或难以维持的占2.8%。调查采取对企业经营管理者中最知情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的方法进行。

    二、关于县域居民的保险需求

    (一)居民对保险的认知与评价

    1、保险认知程度

    对保险的一般性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由900个家庭构成的县域居民调查对象中,有83.7%的受访者对保险有一定了解,其中“非常了解”的占2.6%,“比较了解”的占15.8%,“了解一点”占65.3%。另外“不了解”的占16.3%。从了解保险的途径看,通过保险公司业务员了解的人最多、占78.9%,其次是通过亲朋好友聊天、占73.3%,再次是广告媒体宣传占68.2%,其余依次为通过“当地乡(镇、街道)村(村委会)干部宣传”、自己看书学习和其它,分别占26.6%、25.1%和22.9%。

    对保险公司和险种的了解情况。调查对象中至少知道5家保险公司以上的占43.3%,知道3家以下保险公司的占44.8%;知道5种以上人身保险的45.8%,知道2种以下人身保险的占21.4%。在各家保险公司中,听说过中国人寿保险的最多、占90.6%,其次是太平洋人寿、占71.2%,再次是中国人保财险、占65.1%,其余较多的依次为太平洋财险、平安人寿、平安财险、天安保险、泰康保险、新华人寿,分别占56.2%、47.3%、41.3%、16.7%、11.4%、10.6%。在人身保险中,听说过养老保险险种的最多、占89.1%,其次是医疗(健康)险、占69.2%,再次是人身意外伤害险、占65.8%,其余依次为重大疾病保险、学生平安保险、终身寿险、少儿保险、两全保险,分别占62.8%、58.8%、35.3%、32.8%、9.7%。在财产保险中,听说过汽车保险的最多、占78.9%,其次是摩托车保险、占73.6%,再次是家庭财产保险、占67.1%,听说过拖拉机和农业保险的较少,分别占39.7%和24.2%。另外,对投资连接保险、分红保险和万能保险三种保险类型,调查对象普遍不够了解,其中了解分红保险的占46.6%,了解投资连接保险和万能保险的只占4.9%和4.6%。

    对个人及家庭参加(或购买)保险好处和重要性的认识。在“您对个人及家庭参加或购买保险好处的认识”的多项选择中:选择“利己、利人、利国,减轻政府和社会负担”的最多、比重为69.6%,其次是“可以获得一定保障、防范个人及家庭风险、减少后顾之忧”、占56.8%,再次是“发生损失能得到赔偿、预先付出的少、有可能得到的多”、占34.1%,其余依次为“买保险和储蓄差不多,可以保值增值”、“说不清楚”“只要参加保险不管是否发生什么都能得到补偿”,分别占22.3%、15.0%和10.6%。调查对象中74.3%的人认为“有必要”买保险,认为“没有必要”和“买不买无所谓”的占25.7%。

    对保险法规和保险业务主管部门的了解情况。被调查对象中知道保险方面有《保险法》的占42.8%,不知道的占57.2%。71.9%的人不知道中国保监会是全国商业保险主管机关,知道的仅占28.1%。

    对保险条款的认识。已购买保险的家庭在对购保险可能存在的风险、权利和义务等条款规定是否清楚的提问中,回答“不太清楚”的占54.0%,“不清楚”的占9.6%,两项合计占63.6%,“比较清楚”和“十分清楚”的合计占36.4%。

    2、对保险业的感受与总体评价

    对保险公司服务的总体评价。调查对象在调查所列很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和很差5个选项中,选择“一般”的比重最高、为55.4%,其次是“比较好”,占30.5%,再次为“很好”,占7.0%,选择“比较差和很差”两项的仅占7.1%。

    居民对保险公司的信任程度。在调查所列4个选项中,选择“半信半疑的”占49.6%,选择不信任的占9.9%,两项合计约占60%。选择比较信任的占37.6%,选十分信任的仅占3.0%。说明较多居民对保险公司的信任程度不够。

    居民对保险业务人员推销宣传的置信度。完全相信的占3.0%,大部分相信的占28.2%,半信半疑的占34%,相信一点的占20.8%,不相信的14.0%,后三项合计占68.8%,这说明不太相信保险业务人员推销宣传的居民在三分之二以上。

    保险公司或业务员承诺的兑现情况。在已购买保险的居民中,针对“当初保险公司或业务员对您购买保险答应的好处是否都得到了实现”的提问,认为“应该实现的都实现了”的占42.3%,“应该实现的大部分实现了”占25.4%,“应该实现的只有少部分实现了”占18.5%,“应该实现的根本没实现”占13.8%,后三项合计占67.7%。

    (二)县域居民保险消费行为

    1、保险覆盖率

    到2005年4月底,900户居民、3348个家庭人口购买或参加保险的情况是:在商业人身保险方面,购买了商业人身保险的家庭475户,占53.7%,家庭总人口中购买了保险的占24.9%;在财产保险方面,拥有任一种主要机动车辆的家庭中,购买了机动车辆保险的占79.1%;在社会保险方面,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或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口2296人、占总人口的68.6%,就业人口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为33.1%。

    2、购买或参加保险的具体情况

    (1)关于为谁买保险。商业人身保险方面:已购买保险的475户居民家庭中,为“家庭就业人员”购买的最多、占37.4%,其次是为“学龄以下儿童”购买的、占32.5%,为“在校学生”购买的占13.7%,为其他人员购买的占16.4%。从购买保险的份数看,以“学龄以下儿童”最多,人均购买1.5份,其次为“在校学生”,人均购买1.3份。

    财产保险方面:机动车辆保险分不同类型看,在拥有小轿车、客车或货车的20户家庭中,全部购买了保险,摩托车购买户参加保险的占74.8%,拖拉机等农用车辆购买户参加保险的占51.5%。购买机动车辆保险外的其它财产的家庭保险的家庭仅86户、占9.6%。

    (2)关于购买险种。商业人身保险方面:居民购买的险种较为分散,在所列8个主要险种中购买较多的依次为“医疗健康险”占19.4%,“人身意外伤害险”占14.3%,“子女教育保险”占14.1%,“养老保险”占13.2%,“重大疾病保险”占11.5%,“终身寿险”占10.8%,“传统人寿险”占9.5%,“年金养老保险”仅占2%,另有5.1%的家庭弄不清自己所买的属什么险种。

    财产险种购买较多的主要是机动车辆保险,购买家庭财产保险和农业等其它财产险的家庭是极少数。

    (3)关于购买保险产品的支出。在购买了保险的居民中,绝大多数年交费额在1000元以下,占81.5%,其中年交费额在500元以下的占62.5%。年交费额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仅占6.8%。从被保对象年交保费的金额看,以“学龄以下儿童”最多,人均1197元,其次是就业人员,人均952元。从每辆车年交保费的情况看,最多是客车或货车,年交保费4932元/辆/年,其次小轿车为3655元/年;拖拉机等农用车辆为642元/辆/年;摩托车为229元/辆/年。购买机动车辆保险外的其它财产的家庭保险户均年交保费80.7元,其中购买家庭财产保险户均年交保费103.3元。

    (4)关于购买方式。在购买了保险的家庭中46.5%的通过保险公司业务员上门销售购买,14.9%自己去保险公司购买,13.8%由乡村干部推荐或帮助购买,11.2%由单位或学校组织购买,6.3%由亲戚朋友推荐或帮助购买,其余依次为保险公司业务员到工作单位推销、通过保险公司现场宣传介绍购买、自己去保险公司购买和在银行邮政储蓄柜台购买,分别占3.7%、2.5%和1.0%。

    (5)关于申请理赔。在申请过理赔的调查对象中,得到赔付的占75.8%,户均3823元;没有得到赔付的占24.2%。在申请而未得到赔付的家庭中,同意保险公司处理结果的占26.3%,不同意的占51.6%,表示坚决反对的占22.1%,后两项合计占73.3%。在不同意或坚决反对保险公司对申请理赔处理结果的调查户中,考虑过通过打官司解决的占48.5%,想过但没办法或没想过的占46.4%,想找关系解决的占5.2%。

    (6)关于退保。在购买过或已购买保险的家庭中,退过保或曾打算退保的家庭占28.6%;这些家庭中,由于“购买保险后感觉不合算”而想退保的占44.0%,因“觉得交了多年的保险金而从未得到过什么好处”的占9.9%,因“家庭经济发生了困难”的占35.2%,其它原因占11.0%。

    (三)县域居民保险消费趋势

    1、影响保险消费的因素

    居民的保险需求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经济实力、社会环境等,其中比较突出的经济实力。

    在已购买保险的家庭中,属当地中等以上经济条件的占87.1%,年纯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家庭占58.0%。对至今没有购买保险的家庭之所以未购买的最主要原因,在调查所列“觉得没什么用”等7个选项中,选择“收入低,家庭经济困难”的比重为21.4%,仅次于选择“对保险的功能和作用不太了解,不懂保险”的43.7%。另外,有19.9%的受访者对目前部分家庭不愿买保险的看法是由于保费高收入低,家庭经济困难。这些说明收入水平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经济实力是影响居民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

    2、保险消费能力

    调查显示,如果购买保险,68.0%的被调查户能够承担的年缴费额在1000元以下,能承受1000-2000元的家庭占20.6%,能承受2000元以上的家庭仅占11.4%。对中等收入水平的家庭而言能够承担的年缴费额占其家庭年收入的比例约为10%左右。

    3、近期保险需求

    对保险的总体需求:调查对象中考虑购买的占32.6%,“不能确定”是否购买的占44.3%,“不打算买”的占21.2%,“再也不买了”的占1.9%。

    人身保险险种需求:对调查所列终身寿险、养老保险、医疗(健康)险、重大疾病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两全保险、学生平安保险、少儿保险等8个主要险种,近期打算购买保险的家庭选择养老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医疗(健康)险的最多,所占比重分别为30.7%、19. 6%和19.4%,其次是人身意外伤害险,为13.4%,终身寿险为8.0%、学生平安保险5.6%、少儿保险2.2%、两全保险1.4%。

    财产保险险种需求:在近期考虑购买财产保险保险的家庭中43.0%的家庭打算购买机动车辆保险,39.8%的家庭打算购买家庭财产保险;17.2%的家庭打算购买农业保险。

    4、对保险公司的选择和要求

    对中外资保险公司的选择:选择中资保险公司的是多数,占66.8%;选择中外综合比较后再定的占25.6%,选择外资保险公司最少,仅占7.6%。说明居民在购买保险时对保险公司的选择更多倾向于中资公司,部分居民对保险公司的选择较为理性。

    对具体保险公司的选择,居民比较关注的是保险公司的信誉、知名度、公司实力、保险产品价格和服务。在调查所列知名度、信誉、公司实力、险种、价格、服务、其它等7个选项中,按最看重的前三位选择,在第一位的选择中选信誉的比重最高、占50.7%,其次为知名度、占19.1%,再次为公司实力、占17.9%;在第二位的选择中,选公司实力的最多、占28.2%,其次为信誉、占25.2%,再次为服务、占14.9%;在第三位选择中,选择最多的是服务、占34.1%,其次是价格、占22.9%,再次是险种、占16.6%。

    对办理保险时的信息需求:居民最希望保险公司提供的信息是详细说明保险责任、介绍投保、索赔程序、介绍双方各自的责任、义务。在调查所列6个选项中,按最多一次可选三项综合计算,选择详细说明保险责任的最多,比重为27.1%,其次为介绍双方各自的责任、义务,占23.3%,再次为介绍投保、索赔程序,占25.8%,第四是介绍购买保险以后可能得到的具体好处,占11.7%,第五是希望得到保险公司信誉、实力、规模等方面信息,占8%,最后是推荐自己需要的有关产品,占4.1%。

    5、对购买渠道的偏好

    “如果购买保险您最希望通过何种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3.0%的人选择保险公司业务员上门推销,17.5%的人选择保险公司到村里召开产品宣传会,31.3%的人选择者自己到保险公司购买,28.2%的选择增设咨询服务场所由专业人士帮助介绍合适险种。

    对于希望什么人在当地做保险业务员推销保险,选择保险公司的正式工作人员的占53. 6%,选择在当地威信高、德高望重的人的占12.9%,选择有丰富保险知识的人的占23.0%,选择无所谓的占10.6%。

    (四)县域居民保险需求的差异

    1、经济发达程不同的苏南、苏中、苏北地区间的差异。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自身素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差别,苏南、苏中、苏北三个不同地区居民的保险需求也存在差异。从保险对家庭或个人重要性认识看,苏南和苏中认为购买人身保险重要的比重分别为49.2%和49.7%,明显高于苏北的42.8%。从对保险的需求看,近期或今后有可能购买人身保险家庭的比重苏南为82.2%、苏中75.8%、苏北72.6%,说明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保险需求更大。从年交保费的支付能力看,如果购买保险年交费能承受2000元以上的家庭,苏南、苏中分别为35.0%和34.1%,明显高于苏北的26.5%。

    2、不同类型居民家庭之间的差别。

    一是城乡居民之间的差别。从对保险认知程度看,被调查的城镇居民中至少知道5家保险公司以上的占73.9%,而农村居民只占35.6%;知道商业性人身保险5个险种以上的在城市居民中占65.6%,在农村居民中占40.8%。城市居民中知道2个险种以下的人只占9.4%,而农村占24.4%。从保险的覆盖率看,城镇居民中购买了商业人身保险的家庭占86.7%,而农村只占44.3%;31.0%的城镇人口购买了商业人身保险,农村这个比重仅为23.6%。从消费趋势看,农村居民中近期有购买保险意向的占33.9%,高于城市居民(27.4%)4.5个百分点。从购买保险年交保费的承受能力看,城市居民中每年能承受千元以上的占48.0%,高于农村居民(28.2%)19.8个百分点。

    二是居民由于家庭收入水平、家庭主要成员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不同而存在保险需求差异。本次调查表明,在全部调查户中家庭年纯收入超过10000元的居民买保险的比重为51.9%,家庭年纯收入10000元以下的居民买保险的比重为31.6%,家庭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居民买保险的比重仅为28.9%。在家庭主要成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家庭中,对保险有所了解的占95.7%,高于全部调查家庭比重12个百分点。在普通农民和企业职工家庭中,对保险有所了解的占74%,低于全部家庭比重9.7个百分点;知道5家保险公司以上的仅占29.4%,低于全部调查家庭比重13.9个百分点;知道5种以上商业人身保险险种的占35.7%,低于全部调查家庭比重10.1个百分点。

    (五)农村居民农业保险需求情况

    本次调查720户农村居民中有220户的家庭收入以种植业或养殖收入为主要来源。在这些调查户中目前已购买农业保险的仅占5%。这些家庭中曾经考虑通过购买农业保险来防范农业生产经营风险降低损失的占39.5%,没有考虑过的占60.5%。在考虑过而实际未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中,因“当地保险公司没有开设这方面的险种”(占51.3%)和“不知如何办理的(占25%)”而未购买的占76.3%,因要交保费太高觉得不合算等其它原因的占23.7%。在没有考虑过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中,57.3%的是因为觉得购买农业保险没什么用、不需买,42.7%的主要是由于不了解农业保险等原因而从未考虑过。

    关于对农业风险和农业保险的认知。88%的农户认为种田和养殖等农业生产有一定风险,认为没有风险的仅占12.0%。对于农业生产的风险,78.3%的农户认为最大的是气候、天气、病虫害等自然风险;其次是种子(苗)、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质量风险。

    关于农业保险的需求。对如果以后有比较合适的农业保险,以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为主的农户表示愿意购买的占75%,不愿购买的占25%。

    三、关于县域企业的保险需求

    (一)企业对保险的认知与评价

    1、对保险的认知

    企业对保险的一般性了解情况。商业保险方面:经营管理人员中熟悉保险知识人数为“1-2人”的企业最多,占42.2%,其次为“3人以上”、占38.3%,“无人熟悉”的占19. 5%;对于商业保险方面政策法规(如《保险法》等)十分熟悉或比较熟悉的企业占25.6%,不太熟悉或不熟悉的占74.4%。知道商业保险公司的监管部门为保监局的企业占53.4%。社会保险方面:对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十分熟悉或比较熟悉的企业占51.6%,不太熟悉或不熟悉的占48.4%。

    对保险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在企业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必要性的问题上,79.7%的企业认为很有必要或有必要,认为无所谓或没有必要占20.3%;在企业参加商业保险必要性问题上,66.7%的企业认为很有必要或有必要,认为无所谓或没有必要占33.3%。

    对企业购买保险相关政策的了解情况。47.8%的企业知道“在一定限额内买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可以享受税前列支的优惠”,不知道的占52.2%;了解当前出台企业年金政策的企业为5.6%,了解一点的占40.6%,不了解的占53.8%。

    2、对保险公司的总体评价

    企业对目前保险公司服务方面的总体评价,认为良好或优质的占1.7%,认为一般的占42.7%,认为较差或很差的55.6%。对保险公司诚信度(比如向社会大众或客户的承诺是否兑现等)评价,认为好或较好的占36.7%,认为一般的占55.0%,认为较差或很差的占8.3%。

    3、对保险从业人员的评价企业认为保险公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很高”(1.1%)和“较高”(35.0%)的占36.1%,认为“一般”的高达58.9%,认为“较差”(5.0%)和“很差”(0.0%)的为5%。

    4、对保险服务的评价

    企业对保险公司理赔工作满意程度(如报案后是否快速、及时准确地查勘、定损、赔付等)的评价,很满意的占4.4%、比较满意的占23.3%,两项合计占27.7%;基本满意的占57.3%,不满意的占13.9%、很不满意的占1.1%,两项合计占15.0%。

    企业对保险公司的售后服务工作(如回访、出单速度等)的评价,认为优质的占0.6%、认为良好的占2.8%,两项合计占3.4%;认为一般的占35.0%;认为较差的占50.5%、很差的占11.1%,两项合计占61.6%。

    5、对保险业存在问题的看法

    调查企业对保险合同条款意见较大,反映“条款繁琐不易看懂”的占62.2%,反映“条款太繁很难看下去”的占8.3%,两项合计占70.3%;认为“保险条款清楚容易看懂”的是少数,仅占29.7%。由于条款太繁使得已购买保险的一些企业对所办保险涉及的权利和义务不太了解。

    (二)企业保险消费行为

    1、保险覆盖率

    在被调查企业中,已经购买保险(含社会保险)的占92.8%,其中,已购买商业保险的企业(不含购买车辆险)占58.3%,已办理了一种社会保险以上的企业占83.3%,在调查企业共拥有的394辆汽车中已投保的378辆,占95.9%。

    2、购买险种结构

    在社会保险方面:为职工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占58.3%,办理了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代交农村合作医疗费)的企业占60%,办理了工伤险的企业占27.8%;为职工办理了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企业更少,分别仅占15.6%和10%。在商业保险方面:一是购买了财产险的企业仅占35.6%,这些购买了财产保险的企业保险金额只占企业总资产的24.5%;二是购买了货物运输保险的企业仅占9.4%,这些购买了购物运输保险的企业中货物投保比例在50%以下的占64.7%;三是为职工购商业人身保险的企业仅是较少数,其中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的占28.9%,买了商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占3.3%,买了雇主责任保险的占3. 8%,买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占2.2%。

    3、投保动机

    已购买财产保险的企业中,主要出于企业需要主动购买的被调查企业比例最高、达70.6%,其次是因为法律法规规定而不得不买的、占16.5%,因为保险公司大力促销而购买的只占2.8%。已为职工购买人身保险的企业中,主要出于为稳定员工、提高员工积极性而主动购买的比例最高、达79.7%,其次是因为法律法规规定或有关部门硬性要求而购买的占7.6%,由于保险公司大力促销而购买的只占1.3%。购买了商业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中,当初主要是为了留住人才的占53.3%,因为熟人等关系不便推托的占17.8%,因为觉得比存款合算的占13.3%,其它原因的占15.6%。

    4、影响投保决策的因素

    除了政策、法律法规规定和有关部门要求外,影响投保决策的因素是企业的风险意识、企业对保险作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程度、企业效益,企业职工对待遇的要求等。比如在认为买不买保险无所谓或认为没有必要买保险的企业中,已经购买保险(含社会保险)的企业仅占65.8%,比重低于全部调查企业27个百分点。又如在效益好或较好的企业中,已购买商业保险的企业(不含购买车辆险)占76.6%,比重高于全部调查企业18.3个百分点。

    5、对权利义务的了解

    尽管相当一些企业对保险方面的政府法规比较熟悉,但是调查企业中对所办保险涉及的权利和义务十分清楚的企业只占1.7%,基本清楚的占63.9%,不太清楚的占27.2%,不清楚的占7.2%。

    (三)保险消费趋势

    1、消费意向相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等方面的需要,认为本企业已购买的保险偏少的占43.8%,认为远远不够的占11.1%,两项合计占54.9%;认为适中的占43.8%;认为过多的仅占1.3%。未来几年,准备购买保险的被调查单位占65.6%,不准备购买保险的被调查单位占34. 4%。对于“企业是否打算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有55.0%的单位要“视企业效益再定”,打算建立企业年金的占20.0%,不打算建立企业年金的占21.1%。“已经建立”了企业年金的单位仅占3.9%。

    2、对保险公司的偏好

    将来购买保险,选择中资保险公司的被调查单位最多,占61.1%,其次是中外资公司综合比较后再定,占34.4%,选择外资保险公司的仅占4.5%。

    在选择投保公司时所考虑的因素中,“公司信誉”最受重视,86.2%的被调查单位选择该项,其次是公司的实力、占66.8%,再次是保险产品的价格、占53.0%,其它依次为产品险种占37.8%,服务质量占28.8%,知名度占27.3%。

    3、投保信息需求

    购买保险时,48.3%的企业最希望保险公司提供的信息是“详细说明保险责任”,34.4%的企业最希望保险公司“介绍投保、索赔程序”,17.3%的企业最希望保险公司“根据客户需要推荐产品”。

    4、险种需求和对保险产品费率的看法

    在现有险种中,调查企业近期需求较大的依次是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机动车险和货物运输保险,上述险种有需求的企业占企业总体的比重分别为45.6%、41.1%、38.9%和23.3%,其它险种的需求是依次是产品责任保险(11.1%)、雇主责任保险(5.6%)、职业责任保险(5.6%)、商业健康保险(4.4%)、商业补充养老保险(4.4%)。

    对保险产品费率的看法,42.8%的企业认为要和服务挂钩,26.7%的企业认为越低越好,16.7%的企业认为要有弹性,认为要有个性化的占13.8%。

    5、购买渠道偏好

    将来购买保险,51.1%的企业希望“由几家保险公司业务员上门制定保险计划,企业比较后购买”,35.6%的企业打算由“企业主办人员直接到保险公司营业网点办理”,愿意“通过保险中介代办的”占5.6%,另有7.8%的企业打算网上购买。

    6、对保险服务的要求

    对于最需要改善的保险服务,认为是“理赔”的企业占41.1%,认为是“售后服务”的企业占34.4%,认为是“风险管理咨询服务”的占16.7%,认为是保险宣传的占7.8%。

    四、本次调查的主要结论

    1、县域居民和企业对保险的功能、作用已有一定程度了解。

    调查表明,有八成以上的县域居民目前对保险已有一定了解,一点不了解的是少数;对个人及家庭参加保险的好处和重要性的认识,有近七成的居民认为“利己、利人、利国,减轻政府和社会负担”,有近六成的居民认为“可以获得一定保障、防范个人及家庭风险、减少后顾之忧”。有七成以上的居民认为个人和家庭有必要购买保险。八成以上的被调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至少有1人对保险知识比较熟悉;三之二以上的企业认为企业有必要参加商业保险,在已购买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的企业中,出于主动购买的企业分别达七成和八成。

    2、保险业务在县域居民和企业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开展,市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

    从居民方面看:调查表明目前县域居民中购买了一种以上商业人身保险的家庭已超过半数,保险覆盖率达54%;在拥有机动车辆的家庭中购买了机动车辆险的有近八成;另外还约有一成的居民家庭购买了机动车辆险以外的其它财产保险。县域居民社会保险覆盖率远高于商业保险覆盖率。

    从企业方面看:目前县域企业参加社会保险或购买商业保险的比重已超过九成,其中已办理了一种社会保险以上的企业占八成以上,购买了车辆险以外商业保险的企业接近六成。企业参保涉及的保险公司和险种众多,几乎都有涉及。县域企业社会保险覆盖率也远高于商业保险覆盖率。

    3、相当部分居民和企业对保险存在购买愿望。

    有七成以上的县域居民认为个人和家庭有必要购买保险。有近三分之一的居民家庭近期考虑购买保险,近期不考虑购买保险的约占五分之一。从购买保险的具体需求看,人身保险方面主要集中于养老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医疗(健康)险等几个险种;财产保险方面主要集中于机动车辆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和农业保险。从企业保险消费意向看:目前有一半以上企业觉得本企业已购买的保险偏少或远远不够,未来几年准备购买保险的企业占三分之二以上。企业近期需求较大的是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机动车辆保险和货物运输保险。

    4、县域居民和企业保险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较大。

    2004年江苏县域GDP在全省GDP中的比重近50%(49.8%),县域工业企业增加值在全省企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47%,家庭户数占全省居民家庭总户数的67.8%、人口占全省的67.6%。目前江苏县域居民的社会保障程度还比较低,商业保险覆盖率更低。本次调查表明如果按人口计算目前县域保险市场覆盖率尚不到25%。从企业已购买保险情况看,参保率还较为低下。如购买了财产险的企业仅占三分之一,这些购买了财产保险的企业保险金额还不到企业总资产的四分之一;又如购买了货物运输保险的企业不到一成,这些购买了购物运输保险的企业中货物投保比例在50%以下的占三分之二;再如为职工购商业人身保险的企业还仅仅是极少数。所以,从县域经济、县域企业、县域居民家庭人口规模等方面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县域保险市场的现状看,江苏县域居民和企业保险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较大。

    5、县域保险需求差异十分显著。

    县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居民家庭保险需求存在差别。苏南与苏中、苏北比,苏中与苏北比,居民对保险的认知程度明显较高、对保险需求明显较大、年交保费的支付能力明显较强;城镇与农村比,居民对保险的认知程度、保险的覆盖率明显较高,但农村居民未来对保险的需求比城镇居民大,以种养收入为主的农村居民对农业保险有着较大需求。收入水平、家庭主要成员年龄、学历、职业等不同的家庭之间对保险的认知和需求也存在明显差别。从企业方面看,不同企业对保险的需求也存在显著差异,如经济效益好或较好的企业对保险的有效需求明显高于效益一般或较差的企业,私营企业参保率明显低于其它企业。说明县域保险市场的开发需要进一步细分。

    6、县域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着较多矛盾和问题。

    一是保险行业对保险市场主体尤其是居民缺乏客观、有效的宣传,保险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主要表现为居民获得保险知识的渠道较单一,多来源于保险公司业务员及亲朋好友介绍,较为片面;有一些居民对保险的认识比较模糊,甚至简单地认为只要购买了保险不管是否发生什么都应该得到回报,例如在退保的居民中约有一成的家庭主要是由于“觉得交了多年的保险金而从未得到过什么好处”。在已购买保险的家庭中出于对保险功能和作用有正确认识而主动购买的还不到半数,相当部分家庭对于购买保险还显得不够理性。

    二是保险公司或业务人员在推销保险过程中存在提供信息不确切或不全面的情况。出于销售的需要,有的公司或业务员在推销保险时过多宣传或夸大保险的好处,使居民对保险的认识产生了误区。本次调查在购买了保险的居民中就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家庭认为当初保险公司或业务员对购买保险好处的承诺没有或没有完全兑现。

    三是县域居民和企业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业务人员的信任程度不高。调查中大约一半的县域居民对保险公司持“半信半疑”的态度,约一成的居民持不信任态度,持信任态度的仅约四成,是少数。对保险业务人员推销宣传表示不太相信的居民占三分之二以上,比较相信的居民还不到三分之一。在对企业进行的保险公司诚信度的调查中,认为一般或较差的企业占63%,认为好或较好的仅占37%。

    四是保险业在险种、价格和服务等多方面与广大县域居民和企业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险种方面,如广大农民需求较大的农业险种,各地基本没有开设,处于有需求没有供给的状态;在价格方面有些险种“保费”支出明显超过居民承受能力;在服务方面,有一半以上的居民对保险公司服务的总体评价为“一般”,认为“比较好”的只占三成。有约56%的企业对保险公司服务方面的总体评价是较差或很差;有六成以上的企业认为保险公司的售后服务工作较差或很差。

    五是保险业务中一些具体工作需要改进或改善。比较突出的如保险条款过于繁琐不易看懂的问题,调查中县域居民和企业反映都比较强烈。超过7成的调查企业中反映“条款繁琐不易看懂”或“条款太繁很难看下去”。由于条款太繁不易看懂这个主要原因造成超过三分之一已购买保险的企业对所办保险涉及的权利和义务不太了解。调查居民中对所购保险条款不清楚或不太清楚的比例高达64%。又如在理赔问题上,在申请而未得到赔付的居民家庭中,不同意保险公司处理结果的占七成以上;企业对保险公司理赔表示满意的也不到三成。

    7、县域保险业务的进一步扩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从居民方面看:除了居民对保险的认知、保险行业的工作等因素外,思想观念和经济实力是影响县域居民购买保险的两大因素。受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影响,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居民的意识形态、消费习惯等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养成了养儿防老、自担风险的习惯,加上面向县域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保险宣传工作不够,使农民在解决家庭后顾之忧上主要依靠自己、儿女和亲朋好友,较少考虑购买保险。同时,较低的收入水平也制约了农村保险消费,农民需要的是保费较低的险种。从企业方面看:除了政策、法律法规规定和有关部门要求外,影响投保决策的因素是企业的风险意识、企业对保险作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程度、企业效益,企业职工对待遇的要求等。

    总而言之,在保险行业上下共同努力下,江苏保险业务在县域居民和企业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开展,县域保险市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为社会经济的繁荣、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县域居民和企业对保险的功能、作用已有一定程度了解,相当部分居民和企业对保险尤其是商业保险存在着购买愿望。县域居民和企业的保险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较大。然而,由于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相对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广大居民和企业的要求,保险业在县域范围的发展还很不够,存在着较多矛盾和问题。县域保险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保险业在险种、价格、服务等多方面还不太适应居民和企业的需求;保险行业在县域民众中的形象有待改善、信誉有待提高、工作有待改进和创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大众服务的思想要进一步树立。


相关链接
·保险市场增速会超GDP增速
·保险市场险种细分趋势渐显 陌生险到我们身边
·我国保险市场总体保持稳健运行
·吴定富:保险市场运行安全稳健
·吴定富:首要任务化解保险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