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保险网>>行销>>保险研究>>行业>>新闻
保险业融资与转型并举
2006-9-22 8:04:12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szbx  点击:

在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凸显部分公司资本金不足的同时,一些保险公司开始谋求业务转型,以提高公司内涵价值

  今年继太保、泰康、人保之后,又有一家保险公司正酝酿发行次级债。同时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已成立四年的民生人寿正在酝酿增资扩股计划,可能增资至20亿元。

  在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凸显部分公司资本金不足的同时,一些保险公司开始谋求业务转型,以提高公司内涵价值。

  融资压力凸显

  就在上个月,人保财险发布公告称,将发行本金总额20亿—50亿元的定期次级债,募集资金除了提前偿还国开行贷款外,还将用于提高公司偿付能力。

  同月,泰康人寿获批发行3.4亿元次级债,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发行次级债之前,泰康的偿付能力约为130%,而偿付能力处于100%-150%就会被保监会列为警戒区域。

  截至一季度末,偿付能力处于警戒区域的保险公司由年初的9家减少到4家。这些公司和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都面临着补充资本金的任务。

  曾经因偿付能力缺口达90亿元而遭到警告的太保寿险,即使在引入外资和太保集团增资之后,也只补充了不足70亿元资本金。于是,太保寿险今年7月发行20亿元次级债,再次补充资本金。

  保险公司发展越快,规模越大,对资本金的需求就越大。“保险公司的融资压力很大,需要终身融资,不断融资。”业内人士指出,近几年我国保险市场保费收入快速增长,“业务扩大,就要不断提取准备金,尤其是注册资本少的公司,发展几年就吃光了资金本。”

  而保监会将进一步完善偿付能力季度分析制度,督促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通过增资扩股、调整业务结构和扩大分保等措施,改善偿付能力状况。

  除了增强偿付能力,保险公司要想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样需要雄厚的资本实力做支撑。业内人士说,“保险业‘国十条’拓宽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但是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享受到这些政策,保监会的思路是对保险公司进行分类监管,资本实力弱的公司,仅仅保险主业就耗光了资本,自然无缘其他领域。”

  业务结构转型

  虽然发行次级债为保险公司增加了补充资本渠道,但有专家指出,次级债并非公司自有资本,最终仍需偿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一位专家表示,“它只不过提供了一个改善经营状况、调整资产结构的缓冲期,保险公司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善经营状况。”

  一些保险公司的业务转型已经显出成效。

  公开资料显示,上半年中国人寿风险型首年保费同比增长28.4%,首年期缴保费同比增长26.2%。同时,风险型保费收入占比、首年保费中期缴比例、10年期及以上期缴业务占首年期缴业务的比重等指标都显著上升。

  让保险公司又爱又痛的银保业务更是转型的重要阵地。从今年二季度开始,中国人寿已经下发了与中行、工行、建行、邮储局的期缴业务推动方案。下半年银保业务的转型将以结构转型、发展期缴为中心,同时推动公司与主要渠道开展股权合作,创新合作方式,巩固代理关系。随着业务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公司下半年业务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但换来的将是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上半年,平安寿险在延续2005年万能险销售高增长的情况下,风险保费收入291亿元,同比增长20%,扭转了去年风险保费负增长6%的不利局面。分析人士表示,平安开始走出2005年业务结构调整对保费增长的不利影响,寿险业务转型效果明显。事实上,去年以来,平安一直在收缩银保和团险业务。

  多年来,保险业一直在规模和效益之间摸索,盲目扩张市场的粗放式经营给保险公司逐渐埋下隐患。正因为此,作为市场的老大和老二,中国人寿和平安的转型之路才有着重要意义。


相关链接
·2008保险八大风波人物
·保险税收优惠步伐将正式迈出
·“扩内需”引来新需求:保险业作用不容忽视 
·保险业高管今年大洗牌
·保险业三十年变身:从补偿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