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保险网>>行销>>团队建设>>经营>>新闻
莫以保费论英雄
2005-7-1 14:16:44     来源:   编辑:rhx  点击:

     快到年终,无论是各家保险公司还是相关的保险监管机构又将展开一系列的排名工作,主要依据的指标是保费收入多少。以保费收入大小作为进行保险公司或代理人排名的依据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保费收入客观反映了客户对保险公司的认可程度,反映了保险公司在市场上占有率,反映了保险代理人自己的销售能力,但是,将保费收入作为评价指标并不全面,是有局限性的。


    保费收入大小不等于公司实际收入。和大多数公司一样,保险公司也是经营产品的,其经营的是保险产品。保费收入作为一个绝对量的指标,反映了保险公司的经营保险产品的收入,但是由于保险产品的特殊性:先支出后服务,并按照服务的好坏客户有提前退保的权利,因此这项收入并不能立刻予以确认,只能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根据已经提供的服务的时间来确定其销售收入,因此,保费收入在确认前不是保险公司收入,只是保险公司对客户的的一项负债。


    保费收入高不等于公司业绩好。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产品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获得利润。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从利润产生的过程来看,保费收入只是利润产生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保费收入和利润之间有多种因素在影响着。保费收入首先要扣除佣金和各种责任准备金,再扣除保险公司营运成本和纯风险保费等因素后才能获得承保利润,投资收益则主要看资本市场的收益情况,因为横亘在保费收入和保险公司利润之间的种种因素,所以保费收入和公司的业绩的好坏没有直接的关系。


    保费收入高意味着公司的经营风险高。保险公司面对的是客户所转移过来的风险,这种风险是不确定的,尽管有精算基础,但是保费收入高意味着公司承担的风险保额高,意味公司未来发生赔偿给付额高,一旦某种风险在一定阶段的发生频率由于不确定原因而引起较高的给付,将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现金流支出。此外,不同的险种对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的影响不一。分红保险短期内可能给保险公司带来大量的现金流入,但是另外一方面,当分红保险到期时,也会给保险公司带来的大量的现金流出,使得保险公司经营风险骤增;而终身寿险相比之下就小些。


    保费收入排名容易造成注重保费规模,而忽视经营业绩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部分保险公司在经营初期,通常都采取扩张战略,以保费收入增长为目标,以亏损为代价。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保险公司的进入的稳定的增长期,如果仍然以保费收入为其目标,那么必然会导致是公司的营运成本控制失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对保险公司和投资者都不利,使得保险客户的利益受到影响。


    当保费收入并不是评价保险公司的决定性因素时,保险代理人的业绩的评定也就不能以保费收入作为唯一的评定标准,试想,如果保险代理人自己购买巨额保险后计入自己的业绩,在评定完成后获得多于自己买保险成本的奖励,并立即退保时,对保险公司的经营显然是不利的。


    因此,保费收入对保险公司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对保费规模的崇拜是不应该的,更不能将其作为保险公司评价和保险代理人业绩评价的唯一标准。令人欣喜地是,目前一些保险公司的评定标准中,已经出现了一些相对指标,如保费收入与上年的同比增长率等等,这些指标的出现对客观评价保险公司的业绩和保险代理人的业绩有一定的作用。客观评价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需要一个综合的评价过程,不能只以保费规模论英雄,否则受到伤害的必然是保险公司和广大保户。


相关链接
·帮助团队伙伴不断接受新理念
·把辅导训练进行到底
·新兴寿险公司的战略选择
·保险集团如何构建科学的资本经营战略
·沟通——把思想做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