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曾指出本世纪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一群知识工作者”。
由于这些知识工作者拥有生产技能,在别的公司也能够生存发展,他们就有可能会转换工作环境,因此,企业组织唯有提供训练课程,才有可能留住这类人才,以保证企业的这一重要资产。营业单位主管需明了教育伙伴的重要性,良好的教育训练能够吸引并留住有价值的伙伴,激励营业单位的士气,巩固伙伴的忠诚度。
此外,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给予伙伴相关训练,是维持竞争力的不二法门。
伙伴训练的三大原因
一、提升伙伴竞争力
一般而言,营业单位展开训练课程,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提升伙伴的竞争力,尤其是人寿保险等金融服务业,客户在决定掏钱出来前,所考量的除了价格外,更在意的是服务人员是否受过训练。人寿保险业强调建立长期的客户关系,因此,以客户为导向的伙伴及销售团队,才能带动营业单位业绩的增长。
二、增加应变能力
除加强竞争力外,训练更有助于提升伙伴因应改变的能力,如组织发生并购、保单推陈出新、市场趋势改变等等,无不考验伙伴的应变能力。营业单位最大的资产是优秀的营销团队,寿险行销人员若能具备良好的应变力,随时更新销售技巧、观念、行为与态度,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可以避免重要伙伴的流失
有时英才可遇不可求,倘若英才跳槽,除折损一名良将外,也平白浪费过往的训练投资。训练亦可视为增员的工具,因为应征者相当重视公司是否会提供新进人员训练,有完善的训练课程较能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另一方面,训练也是维持伙伴忠诚度的有效办法,任何营业单位若是忽视伙伴的上进心,没有提供他们想要的训练,难保他们不会寻求更有发展空间的环境。
训练必须支持营业单位的目标
任何训练必须符合企业的需求,以美国John Hancock人寿保险公司为例,该公司有专门的训练顾问,根据环境的变迁,如新计划、新产品、新设备或某项欠缺的能力,开设专业的训练课程,包括新进人员客户服务课程、发展管理能力课程、领导能力养成课程等等,以协助伙伴发展相关技巧与知识。John Hancock人寿保险公司认为,主管必须帮助伙伴建立发展计划,而个人的发展则需符合其部门的要求。
训练必须考量成本及实质效益
主管明白训练对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士气及竞争力的重要性后,更需研拟一套训练成效评估办法,评估此项训练是否能改善伙伴的业绩、节省销售时间及降低销售成本等等,否则训练只是白花银两,浪费时间罢了。营业单位若举办计算机、企业演示文稿及沟通等技巧性课程,一定要评估伙伴是否能切实运用在销售工作上。
另外,如何让训练课程更有效率更有效益,也是主管不容忽视的课程。再举John Hancock人寿保险公司为例,该公司进行线上学习(e-learning),训练时间及地点的弹性化,可节省伙伴舟车劳顿的时间,减少学习的阻碍。该公司另针对特殊训练,开设自我学习及有关主管领军的训练课程。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主管需培养伙伴的学习欲望,若是伙伴缺乏进取心,训练课程安排的再好也是枉然。因此,主管不妨提供奖金等激励办法,让伙伴乐于学习、接受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