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保险网>>中国人保>>新闻
水乡里的保险情——记人保财险昆山支公司基层业务经理李朝晖
2011-10-13 8:37:31     来源:中国人保   编辑:szbx  点击:


    昆山,傲立中国县域版图“第一方阵”的“领头羊”,以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实力,连续多年创造了腾飞中国的奇迹。

    扎根于两个率先的小康沃壤,借助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的驱动,人保财险昆山支公司团结奋进,开拓前行,一路高歌猛进。去年,该公司实现保险收入突破3.8亿元,成为全省县级公司保费收入的“标杆”。今年以来该公司再接再厉,其瞄准的目标更高,措施更实,将不懈努力地冲刺保险发展的高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人保财险昆山支公司,有一群敢压重担的中层骨干,更有一群无私奉献的业务精英。正是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共同托起了巍峨的人保大厦基业,为PICC的稳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身兼公司销售管理部经理、农险部经理和主持周市营业部全面工作数职的基层业务经理李朝晖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18年来,李朝晖用女性独特的丹心柔情,脚踏实地地从业务做起,一步步地走来,一天天地成长。她带领保险团队,访客户,签保单,活跃在基层保险一线,为共筑昆山人保财险大厦而添砖加瓦。

    一个团队,营销创造价值

    随着保险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进驻昆山的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由于股份制保险机制灵活,手段多样,已在保险纷争市场上初显成效,无疑给传统老大自居的人保财险“当头一棒”,当时鹿城的保险市场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面对新一轮保险业态的残酷竞争,人保财险昆山支公司决策层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为了实现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公司必须改变以传统直销为主的方式,加快引进全新的营销模式,一是给直销增加压力感。二是培育新的增长点。公司主要领导说干就干,决定把这个重担压在李朝晖的肩上。

    学经济管理出身的李朝晖,毕业后至今一直在昆山公司就职。虽然外地出生成长,但他凭借独具的公关能力,很快融入当地社会。多年来,她蹲过防灾理赔、业务保险等数个部门,一直跑保单,做业务,个人业绩比较显赫。昆山外资企业云集,保险市场份额较大。有一家德资企业的出单保险业务,是与另一家商业保险公司打交道,李朝晖主动摸清来龙去脉,凭着与之长期建立的诚信信誉、超前服务,该企业终于将企业200万元的保单全部交给她打理,而李朝晖处处为企业利益着想,像滚雪球般地做大“一揽子”保险业务。经过保险市场的历练,李朝晖逐渐成长为公司业务骨干。

    公司决定组建营销团队,招兵买马。并指定由李朝晖负责带队。她立下军令状,言传身教,身先士卒,全面实施打造营销团队的计划。招募的签约人员,由于学历不高,缺乏经验,不少人心神不定,为了让这些初来乍到的员工效力公司,李朝晖花费了很大心血。开好晨会,练好队伍,凝聚人心。营销员丁小英,以前是一家4S店销售员,有着一定的营销基础。但是其业绩很不稳定,李朝晖闻讯后,主动与之谈心,消除思想顾虑,把心思全部用在业务上,还教授其打开市场的诀窍。在李朝晖的循循善诱下,丁小英的签单业绩遥遥领先,今年可望达300万元。像丁小英这样的营销骨干,在昆山公司还有多位。

    通过强化理念,细化管理,优化服务,让每个营销员树立信心,看到希望。同时李朝晖还处理好营销与直销的关系,减少内耗冲突,谋求1+1>2的效应。直销营销相互比拼,相映成辉。今年前8个月,公司营销保费收入首次超过直销,营销占比同比去年增长5个百分点。

    一个岗位,转身谋划人才

    乡镇营业机构,是保险公司的对外窗口,也是保险发展的有力依托。一个地方保险业务的高低,与该地方保险机构有着密切关系。

    在人保财险昆山支公司,传诵着一则“一个岗位,三次转身”的蝶变佳话。“一个岗位”,基层保险营业部经理,“三次转身”的主人公,就是公司将才李朝晖。今年41岁的李朝晖,长期在公司业务部门,对保险业务非常娴熟。为了锻炼基层经验,公司领导有意识地再施压力,让尖尖的小荷经历风霜雨雪。

    花桥,昆山的重要临沪乡镇,也是江苏接轨上海的高端商务区,有着巨大的保险发展潜力。当时花桥营业部的人手,老的年届退位,年轻的接不上来,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于是,李朝晖受命上任。尽管人员紧张,但她转变观念,开拓业务,谋求发展。果断培养骨干,招聘人员。短短半年时间,营业部工作有了新的起色,新的经理也顺利接班。

    正当李朝晖施展才华之时,公司领导把她调到更需要的千灯营业部。此时的她,二话没说迅速进入新的角色。由于千灯的老经理调到苏州,一时位子空缺,也是人才匮乏,外资民营企业众多的乡镇,保险市场很大,就是缺少人手去做,于是她抓紧培养接班人,经过半年的努力,千灯的保险市场风生水起,车险、非车险两个板块齐头并进,发展潜质令人看好。

    一晃又是半年,公司的一纸调令,又把李朝晖从千灯调到周市。仅仅一年半时间,围绕“一个岗位”转了三个地方,熟悉基层实情,体验一线生活,但李朝晖毫无怨言。在乡镇工作早出晚归,对李朝晖来说,几乎没有生活规律可言。连中午时分也要抓紧联系客户,清点保单。她确实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人才,生产力中的第一要素,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事在人为”。梦想攀登保险领地的珠穆朗玛峰,更需要加紧培养一批敢于挑战自我的登山人,李朝晖觉得作为一名老员工也是责无旁贷。

    李朝晖的丈夫在上海工作,一周回来一次。小夫妻俩的老人都不在身边,因此照管读初中儿子的任务自然落在李朝晖的身上。多亏儿子乖巧懂事,也让她少操了心。每天下午儿子放学后,自己到李朝晖朋友家吃晚饭,然后独自才回家。乡镇工作的李朝晖,经常公务在身,不能按时回家。有时真觉得愧对儿子,愧对家庭,但是只要想到保险工作,即使再苦再累,也觉得付出的值得。

    一个创举,思路决定出路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李朝晖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坚持做到管好人,带好队,收好保费,时刻为群众树立榜样。无论在公司,还是基层,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保险事业的发展上,千方百计开拓业务领域,争上发展台阶。

    农业险是公司的一项传统业务,虽然保险费收入不大,但它涉及整个“三农”切身利益,也是提升保险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伴随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三农”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水稻、三麦、油菜生长空间越来越小,能繁母猪养殖也受到很大挤压。作为承保农业政策险的人保财险,与时俱进,想农户所想,急农户所急,竭力为农业的风调雨顺撑起一把保险伞。

    “1.58万亩小麦受灾,赔付金额347万元,受益农户390户”,今年夏收期间,由于连续梅雨小麦无法正常收割而导致受灾。这是昆山农保史上最大的单笔赔款。众多农民拿到保险赔款后,紧锁的皱眉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李朝晖动情地说,倘若没有保险的强大靠山,农民种地还得“靠天吃饭”。

    关注农业,关怀农民,用保险的力量赢得社会信誉。近年来,李朝晖带领农险部人员,通过与乡镇农服中心、动物检疫站等调查走访,实地考察,尝试在现代、高效和设施农业上动脑筋,做文章,实现农业保险的开创性突破。2008年8月,他们在千灯现代农业基地设计大棚设施保险,首批为8户农民投保696亩大棚保险,保费收入14.5万元,成功签下苏州设施农业保险的“第一单”。今年,该公司与欧尼耕公司合作,为其大棚内的各类蔬菜作物投保,农业保险不断向纵深延伸,农企农户受益更为直接。李朝晖告诉说,农业保险虽然收入很小,但其意义很大。作为赋有社会担当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政府联保,这也是一份义务和责任。还要抓紧使把力加把劲。

    18载春秋,保险不仅培养了人才,而且锻炼了团队。李朝晖觉得青春无悔。保险富有挑战,保险也有乐趣,在李朝晖的眼里,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至于她每天的工作行踪,要么在公司坐阵指挥,要么在客户那里,要么在奔向保险现场的路上。为了保险业绩再上新台阶,这些年来,她一刻不停,始终不渝。(宋祖荫/2011年9月28日)


相关链接
·人保财险常熟中心支公司续签艺术综合保险为东方红
·人保财险扶贫新靶向:四个“精准对接”
·苏州昆山:签出全省首单内塘水产品天气指数保险
·苏州吴江:快速支付全国首笔执行救助保险赔款
·吴江人保财险:心理健康讲座为员工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