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保险网>>中国人保>>新闻
保险调查员侦破“宝马”酒驾骗赔案
2013-1-4 10:10:24     来源:苏州保险网   编辑:szbx  点击:

    “此案我们已与事发交警队沟通协作,已掌握充分证据证明你弃车离开现场事实,并有第三方证人及证言,所做笔录现在均已由你本人签字确认。此案涉案金额巨大,你如执意理赔,我司会将此案的所有材料证据直接移交经侦作报案处理。”2012年4月30日,面对保险公司“米兰达”式的告知(类似于你有权保持沉默),一位宝马肇事车主最终在铁证面前签署了放弃索赔声明,这起涉及金额46万元的酒驾骗赔案历经150多天画上句号。

    午夜,事故车现场不见了当事人

    2011年11月的一天,苏州人保财险接到客户俞某报案称:其驾驶宝马轿车于午夜时分在苏州某地发生一起单车事故,车辆撞坏隔离栏,本车受失。第二天,俞某再次给保险公司打电话:保险车辆在宝马4S店,要求保险公司进行查勘定损。定损员第一时间赶往4S店,拍摄外观照片后,发现车辆损失严重,涉及损失金额较大。由于是在午夜出险,又非第一时间报案,定损员随即向上级提出了事故调查申请。

    接手案子的调查员老张和小周有多年定损经验,由于此案涉及金额较大,为稳妥起见,他们按照流程要求,一方面要求复查现场并让俞培元做问询笔录,另一方面至案发交警队了解情况。

    据事故当事人俞某介绍,事发时车上有四人,自己是驾驶员,且四人均未饮酒。事发后,自己有受伤,离开前去就诊,现场留有一朋友处理事故,自己并未报警,是一路人报的警。而交警队提供的报警记录显示,针对此案共有两人拨打了110,前一起报警人称自己是与此事故有关的伤者,但不知道肇事车辆及车上人员的信息;后一起报案人称自己仅为路过报警,看到事故有第三方人伤,但肇事车辆车上人员在交警到场前均已离开现场。

    午夜、事故现场没有当事人的车险案子,不由令人联想到酒驾肇事。公司调查员此刻清楚地知道,没有证据就没有发言权。

    调查员再次约见当事人俞某,就部分细节与其核实。俞某表示,自己与其他六人事发前在一家酒店包厢内就餐,均未饮酒,付餐费的是朋友杨某。事发后也是杨某留在现场协助交警处理的事故。俞某自己则在事发后不久,坐出租车离开了现场,在去医院的途中,去了朋友缪某家中,委托其将自己随身带走的车钥匙送给留在现场的杨某,以便拖车。缪某赶去现场,杨、缪二人是在现场处理完毕,车被交警拖走后,才最终离开的。

    调查期间,俞某对调查员询问的一些细节,均以头部受伤记不清为由,予以推脱,并强硬表示,在交警队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后,会委托其常年聘用的法律顾问处理该案的理赔事宜。

    46万,调查步步追踪拒赔证据确凿

    针对当事人的描述,老张和小周展开了细致的调查工作,根据案件线索,步步追踪取得一手证据,走出骗赔者设下的迷宫。

    首先,调查员前往当事人就餐的酒店,依据俞某所称的就餐人数,调取当天的包厢记录,调取酒水单。发现,当天只有一个包厢的客人人数为七人,而此包厢点了共四瓶红酒和两瓶苏打水。

    而后,在联系事发当天出警到场的蒋警官后,调查员得知,由于接警时出警警官还在一处乡镇处理事故,赶到现场时已接近凌晨一点,离开时大概是一点四十分,该时间段内,无任何表明与该起事故有关的人出现在现场。另外该车的钥匙没有留在车上,更没有人在事后送本车钥匙来。

    接着,根据俞某提供的事故当天去医院的就诊记录,调查员按照挂号发票的串号和门诊登记号码,顺利调取了俞某就诊的病历,发现医疗记录的时间距事发有四小时之久,上面显示的内容仅为四个字:头痛七天,并未提及任何与事故有关的内容。这些显然与常理不符。

    在此后的取证过程中,杨某表示,当晚他做东,并且喝了酒,一起在餐厅用餐的俞某未喝酒。按照杨某的证词,出了如此之大的事故,竟然实际车主(驾驶员)在无严重受伤的情况下离开了现场,而留下了一个之前有饮酒记录的人来配合交警处理事故,这样的描述着实让人难以信服。

    最后,调查员依据交警队提供的事故车行驶轨迹判断:事发后俞、杨等车上人员弃车离开了现场。之后,俞某又要求杨某携带本车钥匙与缪某另行坐车返回现场,查看处理情况。而杨、缪二人返回现场后,看到交警已到场处理,且拖车已到,就随即离开了现场,并未真正与交警接触,更没有直接配合现场的处理工作。

    最终保险公司分析认为,此案有重大隐情:俞某有重大的酒后驾车嫌疑,并在肇事后与车上其他人员弃车离开现场。但因损失较大,事发后为骗取商业保险金,在保险公司查勘期间提供虚假证言,未尽其如实告知义务,直接影响了保险人对案件重要信息真实性的判断,严重违反了《保险法》所要求的实事求是和最大诚信原则。而此时,定损报告已得到4S店和车主的确认,涉及理赔金额46万元。为此,保险公司主动向交警事故处理部门出具调查信息,以确保事故认定书的公正性。

    经多次的政策攻心,最终俞某认识到无法取得理赔所需的有效的警方证明,在证据与压力面前,他改变了其一贯的强硬态度放弃索赔。


相关链接
·人保集团:寿险趸交占比高价值低 依赖银保分销
·苏州人保财险全省首推小额人伤案件快速处理模式
·江苏人保财险“欢乐保点”网络回馈活动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大象起舞”在港挂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