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日,苏州市民政部门再度携手苏州人保财险启动新一轮三城区(姑苏区、工业园区、虎丘区)民生保险,为姑苏区、工业园区、高新区50.2万余户家庭146.7万户籍居民提供保额1943亿元的自然灾害民生综合保险保障。截至2015年2月底,苏州人保财险受理三城区民生保险案件14起,其中火灾13起,溺水案件1起,目前已结案件5起,赔款金额为37410元。今年二月以来,火灾案件尤为突出,仅春节前后,苏州市区就有3起火灾报案,预计赔款金额将超13万元。
凌晨突发火灾 残疾老人不幸丧生 10万元理赔金如“及时雨”
2月17日正值农历小年夜,在这家家户户迎新年的日子,友联二村的张老伯却因火灾不幸丧生。2月17日上午10时左右,友联社区工作人员拨通了苏州人保财险报案电话,人保财险查勘员小陈第一时间奔赴火灾现场。小陈从社区人员处得知,张老伯六十多岁,生前腿脚不便半瘫痪在床,需借助轮椅出入,因此一直住在一楼车库内。2月17日凌晨 5点多,周围邻居发现该车库发生火灾,立即拨打110和119报警,由于张老伯半瘫在床无法自己逃生,不幸身亡,车库内的床、衣物、电冰箱、电饭锅等生活设施均被烧光。

在慰问安抚死者家属后,苏州人保财险查勘员小陈随即对现场进行了查勘,确认该起火灾属于市区民生险理赔范围,通过现场拍照方式收集了死者户籍身份等资料,并告知死者家属相关理赔事宜,根据民生保险条款,火灾死亡可获赔10万元意外险理赔金。死者女儿张女士沉浸在悲痛的情绪中,但仍不忘感谢保险公司:“我们家条件不太好,现在老人家又出了这样的事情,还好有保险,真是多谢你们帮忙!”
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居民家庭财产的价值越来越高。2009年,张家港民政局联手人保财险张家港中心支公司在全省率先推出民生保险,2012 年底,民生保险实现对苏州全辖215.6 万个家庭653.8 万户籍人口的全覆盖。实行民生保险后,通过保险杠杆效应,达到了政府‘花小钱’为老百姓‘办大事’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弥补受灾群众的损失。
精装新房付之一炬 没买保险 保险箱一点都不保险
2月5日早上大约6点半,新区某高档小区居民金女士家因鱼缸线路问题引起火灾,火势迅速蔓延至整个屋子,事发时,金女士丈夫独居在二楼,突然闻到烟火味,幸亏他平日里接受过消防培训,迅速采取了相关急救措施,并拨打火警电话。
消防队15分钟就快速赶到了现场,并用消防云梯将金女士的丈夫从四楼窗口救下。在消防队的救援下,火势得到了控制,但金女士家里物品已经烧成焦炭,刚装修的新房也已面目全非,损失严重。在接到报案的第一时间,苏州人保财险查勘员小周迅速赶到了现场。
对于查勘员小周的到来,金女士感到很诧异:“我没有买保险啊!”像金女士这样不知道政府为户籍居民购买民生保险的案例小周遇到过不少,便耐心地向金女士解释。听到火灾能够获得理赔,金女士非常高兴,连声道谢,但随后又得知民生保险家财险保额也只有2.5万元,金女士又颇为无奈:“我家里刚装修没多久,光装修可就花了好多钱,这一下子全没了,赔两万多只能图个安慰了!”看着被烧焦了的保险箱和储蓄罐,小周颇为感慨,告诉金女士,要是她买了家财险就好了!金女士也颇为后悔:“亏得我阿姐也是在保险公司上班的,我仍是个‘保险盲’,早知道这样,就不省这一点小钱了!”
其实,像金女士这样“早知道”的现象很是普遍。据苏州人保财险非车险理赔负责人表示,金女士的无奈其实是当前民生保险面临的主要尴尬。作为一项准公共产品,民生保险图的是一个“广覆盖,保基本”。像金女士这样大的损失,仅靠民生保险,恐怕只是杯水车薪。苏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由政府提供的民生保障肯定是有缺口的,而这个缺口应该通过商业保险公司设计保险产品来填补。”民生保险的初衷是政府掏钱来兜底线,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通过民生保险增强老百姓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自觉选购保障更高的商业保险来作为补充。针对金女士的情况,相关保险业内人士给出了建议:“当前家财险完全能保障居民家庭财产保障的需求,只需几百元,就能把保额提升至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以人保财险在昆山推出的‘和谐家园’组合保险为例,居民花150元,就可在民生保险基础上可另外获得28.5万元家庭财产险及每人5万、每户10万元的人身意外险保障。”
大年初一一场火 百岁老人惊吓不轻 灾后心理援助很重要
2月19日正值大年初一,下午5点左右,葑门横街65号的几户家庭都忙着准备晚饭,二楼房间突然起火,火势迅速蔓延,波及楼上楼下七八家邻居,部分人家的空调外机和窗户被烧焦。因正值春节假期,相关工作人员未能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2月26日,苏州人保财险查勘员小周在接到报案后立马赶赴葑门横街。
虽然事故已经是隔了春节假期,但当小周赶到现场时,事故住宅楼下仍围了不少居民,整栋楼东侧的墙面都还是熏黑的。看到人保定损车辆,居民都甚是高兴:“保险公司(的人)来哉!保险公司(的人)来哉!”住在一楼徐老伯家是受损最严重的家庭之一,家里的衣物、被褥、墙面等都被消防水浸泡受损,老人家平时身体不太好,这次也受到惊吓住进了医院。徐老伯的姐姐告诉小周:“我弟弟平时身体也不好,这次火灾这么大,他也逃不出去最后还是消防员把他救出去的,整个人都吓坏了,心理影响很大,现在还在医院疗养,住院费都不得了。”有着同样困扰的还有五楼刘奶奶的女儿:“我姆妈已经104岁了,身体蛮利索的,前两天还跟我们打麻将,这次火灾把她吓得可不轻,现在一直待在床上,饭也不吃!”
但是很遗憾,不论是准公共产品的民生保险还是纯粹的商业保险,在现有的保险框架内,精神损失属于保险的责任免除,不在保险赔偿的责任范围。保险业内人士表示,在现实生活中,精神损害难以界定,保险的经济补偿行为对于精神损失也是无能为力。针对精神损伤,更多的是需要提供相应的灾后心理救助。
“政府社会救助制度应当与商业保险模式互补共融,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服务范围很广,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部分社会管理职能像民生保险一样转交给保险公司。另一方面,保险主要是对风险进行管理和经济补偿,但并不是万能的,像精神损失这些保险也无法从经济上去解决,需要政府、社区及其他社会组织来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重建!”心理专家表示:“像林老伯、刘奶奶这样因火灾等自然灾害产生应激反应是正常现象,情绪上会恐惧担心、无助悲伤,行为上会失眠噩梦、没有安全感,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神经过敏’,少数人还可能还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因此,在灾后进行心理救助很有必要,政府、社区可以请相关心理卫生方面的专家和社会组织对灾后居民进行安抚、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