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保险网>>新闻中心>>保险诚信>>新闻
中国保险业:守住诚信的契约
2005-6-22 8:04:24     来源:   编辑:szbx  点击: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尾生的年轻人为了守住与姑娘的约定,宁愿抱柱等待,最后被洪水淹死。一则充满人格魅力的故事背后,表达出庄子对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支撑构建的社会理想的美好期待。两千多年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中国保险业的诚信缺失成为制约其自身加快发展的瓶颈。如何守住“尾生之信”,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目前中国保险业的首要任务。

  “审丑”———中国保险业诚信现状
“诚信”一词的频繁出现逐渐令社会民众出现“审丑”疲劳,这也正反映出我国社会信用环境较差的现状。

  2005年,当假奶粉问题还在吸引中国消费者眼球的时候,苏丹红事件、“红心”鸡蛋的出现彻底“引爆”了食品行业的信用危机。在社会监督越来越透明化的今天,房地产行业的虚高房价、误导宣传;医疗行业的高额收费、欺诈行骗;保健品企业违规经营等等诚信问题屡屡被政府通报和媒体曝光。“诚信”一词的频繁出现逐渐令社会民众出现“审丑”疲劳,这也正反映出我国社会信用环境较差的现状。
  在整体社会诚信环境不佳的大背景下,诚信问题不失时机的开始敲打中国保险业的神经。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主任赵尚梅指出,保险公司存在着利用信息优势蒙骗投保人、同业恶性竞争,不按合同规定理赔等问题;保险中介市场上有些保险代理人道德素质低下;保险中介从业人员不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从业规则办事等现象。而保险消费者(包括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也同样存在着诚信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隐瞒信息,骗取赔偿;先出险,后投保;低值高保,肇事骗赔;谋财害命,蓄意骗保等等。
  2002年4月5日,白小芳《我骗了朋友,公司骗了我》的报道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后被全国各大媒体争相转载,一句“自从开始当上了保险业务员,感觉就像上了贼船一样”,使中国保险人的职业素质开始接受公众的拷问。
  在理解中国保险业诚信问题上,针对保险市场的客观情况,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副总经理丁运洲更多的认为保险人诚信状况存在的问题,不能适应保险业发展的需要,成为中国保险业顺利运作与国际竞争的最大障碍。保险人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在内部管理、险种设计、精算水平、营销手段、风险防范、成本核算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影响了保险人的诚信度。他举了一个例子,目前,国内的保险公司正在进行新世纪的“圈地运动”,各家公司都以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为近期目标,在险种开发上不切实际、不顾风险,投连分红等险种超规模发展,非寿险则以价格手段竞争为主,盲目调低市场费率,但其业务质量、风险管理、发展前景等等却令人堪忧。
  当前,我国保险市场上保险人诚信缺失突出的主要问题有:1.在培训和管理方面,保险人对代理人的管理不够严格,存在唆使、误导代理人等违背诚信的情况,最后的结果是消费者购买保险被误导的现象频繁发生,消费者对保险信用自然会产生极大的怀疑。2.保险人存在道德风险,保险人阻碍投保人履行告知义务,或者诱导投保人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以逃避应负的保险责任,或者承诺向投保人给予高额回扣或者其他利益。3.保险人缺乏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制度,有关的信用信息处于严重不对称状态,信用信息也未能得到综合使用。消费者无法考查保险人的承保能力、赔付实力、资产质量、经营状况、风险管理、发展前景等与信用相关的资料,或者获取这些信息的成本很大,使投保人购买保险的行为缺乏充足的诚信信息支持。没有统一的保险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使目前挂牌的保险公司人员良莠不齐,投保人无法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使保险整体信用受到影响。4.保险人经营信誉缺乏监督约束机制,保险人重展业、轻理赔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作出的很多承诺难以兑现。此外,在保险经营中还存在假赔案、假保单等许多弄虚作假行为,在保险人之间还存在相互诋毁的现象。5.保险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不能真正从客户的需要出发,有的保险营销人员为了提高业绩,对于保险产品的功能或者投资回报等关键条款,或者隐瞒、或者误报,给客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也玷污了保险人的声誉。

  寻找中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发展的“瓶颈”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这也就成了我国保险诚信体系建设的根本制约因素。

  2004年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监测中心在对国内公众保险情况调查显示:老百姓认可国内保险不到10%,只有6%左右的人认为国内保险公司诚信较好,70%的人认为诚信一般,持不信任态度的占26%。按国际标准,当一个行业有6.5%的消费者对他不信任时,就表明这个行业进入了危机阶段。那么,制约中国保险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瓶颈”到底在哪儿呢?
  赵尚梅对此的看法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是保险诚信体系建设的根本制约因素。同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发展历史相比,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还太年轻,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这也就成了我国保险诚信体系建设的根本制约因素。首先是我国保险企业公司治理落后。目前,我国国有保险公司股权过分集中于国家,特别是在我国保险市场上占主要地位的几家保险公司都与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产权过分集中于国家,使经济利益不完全与企业经营绩效挂钩,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因而容易导致短期行为等问题。而诚信状况往往与长期利益成正比,与短期利益成反比。一个考虑长远利益的人比一个考虑短期利益的人更容易诚实,更愿意维护其信用。而新成立的股份制保险公司中,股权过于分散,也会导致短期行为问题,危及诚信基础。然后就是保险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大了保险诚信体系建设的难度。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原因,有的是对欺诈行为打击乏力,有的则是充当企业失信行为的保护伞。另外,保险公司信息披露执行力度不够。由于目前我国的征信业发展比较落后,人们获得保险公司的资信情况还比较狭窄,因而信息披露失真现象时有发生。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全面在保险业也是经常发生。目前,各保险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里都没有现金流量表,而现金流量表是对保险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尤其是信用评级所需的重要信息。对于投保人来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状况对于其决策投保在哪家公司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各保险公司一般都未公布相关结果。
  她认为,制度缺乏约束力,是保险诚信体系建设的主要约束因素。我国法律制度对于失信行为约束乏力,致使保险市场经济行为主体法制观念淡薄。目前还尚未形成有效的保障诚信的法律体系,这也给某些不诚信的经济主体以可乘之机。另外就是对违背诚信行为的惩罚机制不健全,在信用制度健全的国家和地区,一旦信用制度上留下污点其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据报道,香港一个著名的金铺老板在宣布破产后除了被规定几年内不能再开公司外,其日常生活也是处处受限制,不能住酒店,不能坐出租车,就连上好一点的酒店吃饭也会被别人控告。我国现有的法律约束机制不到位,不仅对诚信行为约束无力,那些不守信的经济行为主体更加有恃无恐,法律在公众心中的严肃性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保险业如何守住诚信“契约”
中国保险业最主要的矛盾还是保险公司的诚信问题,所以,保险公司的诚信必须走在各个层面的前面。

  诚信思想在我国其实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诚信。有人把市场经济比做“信用经济”或者“契约经济”,破坏了“信用经济”就等于动摇了市场经济的基础。所以,加强保险行业的诚信建设,既是加速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大做强保险业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险业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和作用的根本前提。
  如何建设中国保险业的诚信体系,有专家学者指出,针对保险市场的发展,必须要对症下药。一方面,对保险监管部门来说首先要完善诚信立法,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加强保险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对待保险购买的理性度。同时,加快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另外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提高市场主体的素质。
  另一方面,对保险公司来说,需要改革绩效考核机制,注重市场长远发展。以保费收入为基本点,结合营业费用率、利润率等各项指标,建立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同时为避免保费收入的波动性,可将连续三至五年的保费收入作为考核指标。保险公司经营要注意市场形象的树立,积极培育潜在保险市场。同时要加强对保险代理人的管理,严格筛选代理人,建立信誉保证金制度,加大对代理人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督促、规范代理人的行为,增强保险代理人的诚信素养,从而提升整个企业公司的诚信度。
  在5月20日举办的“北京市保险行业车险服务承诺启动大会”上,中国人保、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等11家产险公司北京分公司的老总们共同签署了“承诺宣言”,这份《北京市保险行业车险服务承诺》(以下简称《承诺》),被视作北京市加强保险诚信建设的突破口。
  5月25日,中国保险业200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纪念大会的活动之一———首届中国保险业诚信建设高峰论坛也于当日隆重开幕,30多家国内外保险公司代表,各地保险学会、保险院校的专家学者,香港、台湾、澳门地区保险业界的精英出席了论坛,共同研讨中国保险诚信体系建设的发展问题。
  中国保监会有关人士指出,中国保险业的诚信问题存在于方方面面,但最主要的矛盾还是保险公司的诚信问题,所以,保险公司的诚信必须走在各个层面的前面。在谈到保险业诚信建设的思路时,他认为,长期以来,中国保险业基本没有行业标准,《承诺》的出台从两年前开始提出、推进到出台,非常不容易。今年6月份,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将对全国的车险有一个总的服务承诺出台,届时,要求各省将根据地方特点制定相关的服务承诺。另外,意外险、健康险的服务承诺已基本定稿,也将很快出台。
  中国的保险业正在以行动证明它决心把守住诚信的契约。

相关链接
·保险业的诚信建设需要法律保障
·保险理财师遭遇信任危机
·对内资保险公司诚信问题的深层思考
·保监会:严格防范保险诈骗
·保险业的诚信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