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冯曦
导言:
四个百万亩,是我们苏州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其五项重点内容,更多地体现出了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
高效农业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基础,更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苏州在《关于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高效农业保险覆盖面达60%的目标。
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一样也不能少。农业保险就是一根杠杆,在满足农村不同层次的保险需求的同时,形成了撬动源头保护生态的机制。8610万元,是苏州市2012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各级财政补贴保费总数,它就是杠杆的支点,一边保护着36.4万户参保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另一边则参与共筑起8848平方公里的鱼米之乡。
农业保险是最接“地气”的保险险种,苏州人保财险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7年间,用特色服务对接苏州农业的特色需求,开办了16个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其中露地葡萄、西瓜、内塘养蟹、山羊、鸭、蛋鸡、奶牛、能繁母猪、育肥猪、蔬菜大棚等13个高效设施险种,已占到全部政策性农险的80%以上,其原创性的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尤其成为苏州农业保险领域的突出亮点,
独创蔬菜价格指数保险 缓解季节性蔬菜供需矛盾
季节性菜地作为“四个百万亩”中高效园艺项目的主要内容,是苏州“菜篮子”工程的重要保证。
夏季伏缺期,由于气温高、管理技术要求高等因素,生产难度较大,造成市场绿叶菜供应紧缺,而绿叶菜是市民蔬菜消费不可缺少的品种,在生产供应和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造成每年伏缺期绿叶菜市场价格不同程度的上涨。
苏州人保财险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发了夏季保淡绿叶菜价格保险产品,并在张家港市落地签发了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第一单,涉及鸡毛菜、杭白菜、青菜等三个试点品种,在财政补贴下,投保的蔬菜基地仅需自负10%的保险费。当绿叶菜市场价格低于保单约定的保险价格时,公司对价格降低造成的损失给予补偿,该政策性险种的实施,创新了保障机制,保险起到了稳定市场供给、稳定季节性菜地种植面积的“双稳”作用。
高效设施保险满足个性化口味 助推农业向生态、科技与质量转型
“有保险,种果树心里就有了很大的信心。”苏州新区通安镇北窑村农户赵小弟今年在政策扶持下投保了果品保险。作为北窑村黄桃种植的带头人,赵小弟的桃园里琳琅满目,黄桃、水蜜桃、蟠桃、翠冠梨,都投了保。
象赵小弟这样,在政策扶持下,今年苏州高新区将有超过3000亩果品,通过投保政策性农险方式,来提高抵御农业风险的能力,成为了苏州“四个百万亩”工程中高效园艺项目下花果茶桑的新亮点。
发展现代农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要求,为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新课题。
黄桃是苏州新区的特色果品,人保财险苏州市分公司在省颁水蜜桃保险条款的基础上,结合苏州地方特色,经过改良,调整为覆盖黄桃、水蜜桃、蟠桃、油桃等所有桃品种的桃保险条款,一下字满足了种桃户们的不同口味。
翠冠梨家喻户晓。然而在引进之初,虽然被公认为市场价值大,但止步于种植风险高。人保财险积极参与到农户认知新项目的过程中,开发了梨树种植保险,成为新果品推广的助推器。
人保财险苏州市分公司农险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高效农业保险承保的大家族里,新鲜事不断,一亩“观光葡萄”只种8颗葡萄藤,价格要卖50多元一斤;养殖的花鸭不会游泳,生长期却要5、6个月,一只卖到200多元……”农户转型有了保险作后盾,从事特色水产、高效园艺等现代农业的干劲更足了。
百万亩水稻农险全覆盖 为规模种植户解后顾之忧
民以食为天,食以米为先。“百万亩优质水稻”是鱼米之乡风貌最直接的展现。
6月份的苏州,天气晴好。新区金市村航家浜安徽籍农户向某站在田埂上,心里盘算着今年的收成,“即使遇到灾害天气,我参加了保险,我的底气更足了。”向某一家三口,承包了300亩连片的水稻田,一年能够赚近20万。
据了解,从2007年开始,水稻保险就第一个纳入了政策性农险的范畴,经过多年经营,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最近两年,在农户个人承担的保费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每亩水稻保险金额从500元提升到667元。苏州2012年为水稻、小麦、油菜三大主要种植业提供保险12.7亿元,同比有27%的增长,承保亩数达到 116 万亩,实现百万亩水稻农险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