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监管找灵魂
对保险市场乱象百出最头疼的,要数监管部门了。哪个管事的都希望手底下各个都是精兵强将,就算没这个实力,也祈祷着天下太平,不要出现捣乱分子。但保险业就像个不听话的孩子,到处惹是生非,惹得保监会恼羞成怒,连连规范。
去年召开的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是监管组合拳的“开场白”,保监会在会上提到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并曝光了存在这一问题的12家险企,同时狠批了车险乱象及销售误导。
2009年,保监会打出重拳,不仅重点整顿了航意险市场,叫停了手撕意外险保单,还继去年惩罚了中美大都会、民生人寿和华泰人寿之后,于今年年初开出3张罚单给中保健康,瑞福德健康和阳光人寿。
作为保险监管重头戏的保险法也经此次两会审议通过,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新保险法突出保护被保险人,可以从根本上堵塞一些保险公司投机取巧的做法,从而从本质上进一步有效强化保险公司“体质”;保险公司体质不断得到强化的过程,也必然伴之以居民保险消费需求的有效拓展。这将从基础上促进中国保险市场的做大做强。
新保险法对保险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也有较大增强,提出要对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进行监管,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如限制业务范围,限制资金运用的形式和比例,限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等。
同时,新保险法对保险业的依法合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与国际的接轨。保险资金可以用于银行存款,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投资不动产,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由此,不难看出保险监管部门的良苦用心,但法制建设方面虽然前进了一大步,恐怕仍然对付不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样的猫捉老鼠的游戏。
看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找到灵魂才能美化灵魂。保险业如何标本兼治,健康发展,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