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保险网>>行销>>团队建设>>增员>>新闻
寿险销售增员也有“三宝殿”
2005-4-22 14:29:48     来源:中国保险报   编辑:rhx  点击:

 

  增员很棘手,它长期困扰着许多寿险销售管理者,寿险人才匮乏,极大地影响了寿险业务的发展。那么怎么样才能有效增员,将组织发展进行到底呢?闲暇时逛书店看佛教书籍,看到有关“三宝殿”的介绍,发现佛教所说的“佛、法、僧”三宝,与寿险增员有异曲同工之处,感触颇深,觉得有必要与大家一起分享。

  “大雄宝殿”———供的是佛。“佛”指大知大觉的人。大知大觉的人亦指历经沧桑后顿悟世事之人。从历经风雨变化的寿险业发展来看,从粗放式经营到精细化、专业化,从跑马圈地、红旗飘飘的“人海战术”到如今的精耕细作、精兵战略,当我们经历了太多的磨炼和伤痛之后,当我们的市场被开发有点面目全非的时候,当社会对寿险业既爱又“恨”的时候,我们才仿佛“大知大觉”,原来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寿险增员,去进行增员操作。

  佛是爱心的化身,那么在增员时,是否也应该像佛那样用大知大觉、传播爱心的心态去对待你增员的对象呢?比如对他们也多一点爱心和责任。这表现在首先尊重增员对象、理解增员对象。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的业务伙伴在做增员时,仅仅是以完成任务、将别人“拉”进来为目的,丝毫没有真正考虑其是否真的适合从事寿险行销,在这个行业是否有前途。因此在增员过程中许多行为显示出对增员缺乏尊重:增员对象急需知道的寿险行业、对所在公司、对即将融入部门的信息等,一概不知;对推荐人本身等情况缺乏足够了解,甚至是一无所知,增员应有的知情权也被有意无意剥夺了。在这种情形下,你还期望增员对象对寿险产生兴趣、充满希望、进而在这个行业长期服务,那是比较单纯的想法。

  为避免这种现象出现,以下几种考虑值得借鉴。

  1.像招聘内勤一样招聘。在寿险人才匮乏的今天,为了发展业务,我们常常急于求成,揠苗助长。进公司应该有的程序被省略了,简单化了,给外人的感觉是进公司太容易了,被增员人无形中感到自己不被人尊重,如此这个公司对人还有吸引力吗?而招聘内勤员工,却显得非常慎重、规范,层层面试,往往是老总亲自出马、直接面试。而在我们业务人员的招聘过程中,我们是否能更慎重点、规范点?我们的老总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是否也能“礼贤下士”,亲自参与招聘呢?刘备三顾茅庐,方能请出旷世奇人诸葛亮,我们的老总如能亲临招聘,又因此发现更多的寿险英才,这岂不是寿险业的大幸?如果你真的是求贤若渴,你就应该有这个姿态,有这种胸怀。

  2.像相亲一样招聘。相亲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找工作也是一件大事。相亲时希望热热闹闹、高高兴兴,找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呢。这里精心准备、慎重选择、热情对待、善始善终,都是很重要的。但在实践中,我们部分同仁,忽略了这些,草率从事,敷衍塞责,忽冷忽热,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比比皆是,让增员对象感受不到爱和尊重,没有步入“家”的感觉,有时感到孤单冷漠、茫然无措,像被抛弃的恋人一样。认真地研究被增员对象的心理,采取具体行动满足他的心理需求,让合适的人进合适的门,享受“家”的温馨和愉快。坚决杜绝“拉郎配”和“乱点鸳鸯谱”,让美好的“婚姻”给增员带来幸福和“钱程”,这才是“两厢情愿”的好事。

  如此说来,像“佛”那样对待增员,对待增员过程的操作流程,将爱心和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有好的增员效果。

  “太和金殿”———供的是法。“法”是佛说的教义。教义对于佛教,是圣旨,只可遵循而不可违背。这里我们姑且将佛所说的“法”看作寿险增员的法则和规律。寿险增员有其自身的法则和规律,这些同样不可违背。细心的人会发现,当我们按照这些法则和规律去行事,就会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否则就会偏离轨道,事与愿违。这里似乎有两点值得借鉴。

  1.增员过程到底在什么时候算是结束。我们认为,首先应该是增员对于寿险业已经有了基本了解和认同;其次,增员对象在职级上已经转正;其三,在心态上,已经能够适应一般挫折和打击,能正确地对待成功和失败;最后在技能上,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和掌控自如的推销流程。现实情况是,增员对象只要进来即可,上了电脑号开单就行;后续各方面的工作可有可无,辅导之类的基础工作还很薄弱,如此就万事大吉。这般下来,增员自然会叫苦连天,埋怨声声,有的还会后悔莫及,甚至会破口大骂。这样以来,对于公司的品牌形象,对于以后的增员,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2.对于增员不成的人应该怎么办。我们的目的是要将合适的人吸收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但实践过程中,许许多多的人都被我们试图增员过,甚至接受过我们初期培训,可是最终没有留在寿险行业的人占大多数。对于寿险公司来说,某个人可能不太适合这个行业,或许素质不符合要求,或者不符合团队的文化、企业管理等等。增员不成,未必就意味着别人就不行,他也许做其他的更为合适。现在增员不成,也并不意味着永远增员不成。因此,我们如果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努力做一个细致的“人才档案库”,并对他们应聘表示感谢,让他们将对公司的初步印象告诉我们,对公司的建议和意见表达出来,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意给予关注与追踪,即使以后增员仍然没有成功,但他们的口耳相传,对于公司的品牌树立、美誉度的提升,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金銮殿”———供的是僧。“僧”指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而寿险的推荐人就是相当于金銮殿里的“僧”。要成为一个“僧”,一个寿险行业里合格的“僧”,该当如何?我们以为有下面几点可资探讨。

  1.这个“僧”自身应该是一个能继承和宣扬“教义”的人。能够认同寿险,能够正确地看待寿险的组织发展,理解增员与被增员的关系,很好地传承企业的文化精髓。另外,推荐人的业务品质优良,业绩合格;文化素质较高,道德修养较好;以身作则、胸襟宽阔。在实践中,少数推荐者自身缺乏以上的综合素质,你却希望他在组织发展上有所作为,这岂不是想入非非!自身素质低下,却希望增进英才,却只能是一厢情愿!要想做一个真正的得道“高僧“,还要切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加强自身素质开始吧!

  2.这个“僧”要有增员资格。增员绝对不是谁都可以进行的,虽然这种想法在目前似乎不太容易做到。可以做这样的尝试,对于想组织发展壮大,又符合以上诸多要求的人,首先对他们进行增员资格培训,获得资格才可以进行增员。让有增员资格的人也许由此更充满自信和自豪感。与此同时,对具有增员资格的人增员数量上是否也应该有一些限制。这样,既对推荐者自身是一个提升,也对被增员者产生一种吸引力,这样增来的人才可能成为“人才”。

  3.这个“僧”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在现代企业里,执行决定企业生死存亡。作为员工,不折不扣地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推荐者要能将公司关于增员的相关规定和相关要求严格执行下去,不允许以任何理由和任何借口误解和歪曲。如果连企业里基本的规章制度都不能执行,你能说他是一个好员工吗?能带好徒弟吗?歪嘴和尚念错了经!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我们还是应该强化推荐人的执行能力,对那些执行不力而又试图增员的人,坚决说“不”!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正是在增员这个环节里存在许许多多的“事”,所以我们在这里登上“三宝殿”,说说“佛”、“法”、“僧”,意在切磋探讨有效增员,使我们的队伍稳健成长!


相关链接
·伯乐如何寻找千里马
·强将何处寻
·媒介增员法
·声东击西法
·只要第一,不要第二